嚴把工程質量關。根據基層干部和群眾意見,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精準改廁,科學設計施工方案,建立區、鎮、村三級質量監管體系,嚴把改廁質量關、施工技術關和工程驗收關。在采取逐村逐戶走訪調查摸排農村戶廁問題的基礎上,分類針對廁屋、廁具、糞池、用水、糞污處理、后期維護等問題制定改造方案,集中開展改造合格后,組織完成驗收。
完善廁污共治模式。進一步加強農村戶廁改造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統籌銜接,以水庫周邊、河流沿線、鄉村振興示范村、貧困村、現代農業園區、旅游景區為重點推進區域,結合劣五類水庫綜合治理、農村污水治理重點項目建設,統籌利用管理好各項資金,推進農村戶用廁所建設。優先考慮糞污與生活污水一體化并網處理,實現糞污完全處理、糞渣堆肥還田、廢水就近利用的廁污共治模式。
健全長效管護機制。鼓勵各鎮村結合實際,將廁所糞污、畜禽養殖廢棄物一并處理并資源化利用。已經完成或即將完成農村戶廁無害化建設改造的鎮村,把工作重點由“建”轉到“管”上,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改廁后續服務和管理。深入農戶進行宣傳,教育和引導農民正確使用衛生廁所,推進衛生廁所“建、管、用”并重。結合美麗宜居鄉村、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積極構建長效運行機制,持之以恒將農村“廁所革命”進行到底。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統籌整合各年度廁所革命專項資金和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及區本級預算,制定完善的資金管理辦法,加強對資金資源使用管理,用于推進農村戶廁所改造。充分發揮農戶主體作用,籌工籌勞參與項目建設,做到讓農戶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完成“廁所革命”。(史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