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今年以來,彭州市司法局著眼于以保障農村群眾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需求為抓手,完善相關制度,整合服務資源,創新工作方式,健全便民措施,進一步推進鄉村依法治理,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對標群眾需求,深化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一)狠抓基礎建設,實現服務平臺規范化
以規范化建設為抓手,加強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后司法所建設,嚴格落實“1+N+1”梯次培育方案,努力培育1類高水平標桿司法所、N個個性化司法所、1類基礎性規范化司法所,合理設置標識標牌、完善裝備設施,全方位規范化開展法治宣傳、人民調解、安置幫教、法律援助、法律咨詢等公共法律服務,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為基層依法治理提供法治保障。截至目前,全市13個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規范化建成率達100%;累計開展法治宣傳活動303次、為群眾解答法律咨詢564人次、參與調處矛盾糾紛512件、協助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3件,為基層政府提供法律意見建議34條。
(二)推進點位創建,實現服務供給便捷化
為進一步推進法律服務職能下沉、滿足基民群眾法治需求、助力基層依法治理,著力推進“法律服務進鄉村、進社區”,大力探索“法治文化陣地+司法所+村(社區)法律之家”一體化建設模式,持續深化村(社區)法律之家建設,全力保障公共法律末梢服務普惠精準、優質高效。現已全面完成全市202個“村(社區)法律之家”(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掛牌建設工作,覆蓋率100%;建成“村(社區)法律之家”民生工程示范點位10處。
(三)推進工作下傾,實現服務方式多元化
以“法律進村(社區)”為抓手,大力實施法治惠民工程。依托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鎮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社區)法律之家,構建起“三級”便民服務載體,形成輻射全市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大力推廣“彭州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務”程序,實現公共法律服務“抬頭能見、舉手能及、掃碼可得”。充分發揮駐村法律顧問力量,走村入戶大力開展“法律會診”活動,切實滿足基層群眾法律需求;深入企業全力開展“千所百處幫萬企”活動,為轄區鄉鎮企業提供“訂單式”法治體檢,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強化要素保障,激活基層依法治理動能
(一)抓好組織領導,確保工作落細落實
為全力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將深化村(社區)法律之家建設、法治宣傳、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等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并從人員、組織、經費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制定印發《2021年彭州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明確了推進法治鄉村建設、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等目標任務、責任單位,同時建立科學的考評獎懲制度,以剛性制度保障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高效運轉。持續推進村(社區)會前學法、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集中學法等制度,著力提升干部群眾法律素養。
(二)加強隊伍建設,助力法治鄉村建設
切實發揮領導干部帶學促學表率作用,督促指導各鎮(街道)黨委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采用崗前教育、集中學習、常態學習等多種方式,對鎮(街道)、村(社區)干部深入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及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學習。建強普法志愿者和法治宣傳教育隊伍,常態化開展法治院壩、法治講堂、以案釋法等宣傳活動。扎實推進“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重點培育了一批以村干部、五老鄉賢等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并在村(社區)老黨員、老干部、熱心居民中選聘專職“法律服務管家”202名,充分發揮其貼近群眾的優勢,全方位收集群眾法治需求,將公共法律服務延伸入戶。
(三)打造專業團隊,深耕法律顧問工作
選派13家法律服務機構擔任全市202個村(社區)法律顧問,圍繞城鄉社區治理各項重點任務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律咨詢、法治宣傳和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探索建立“合同合法性審查意見書+重大疑難糾紛法律意見書”的重大村(社區)事務“兩書”模式,積極服務換屆選舉、土地確權、征地拆遷等工作,為基層決策提供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保障。同時采用駐點式服務、“互聯網+”在線服務、流動式入戶服務等多種形式,對基層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治宣傳、代辦法律援助等專業服務,實現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有助提高基層群眾自治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發揮司法職能,提升基層依法治理能效
(一)加大法治宣傳力度,提升基層善治水平
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復核及創建督導工作,9月底,彭州市龍門山鎮漁江楠村、隆豐街道銀定社區通過復核迎檢,成功保留“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榮譽稱號。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為主線,推進“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全面落實。堅持以“法治大講堂”“以案釋法”等重點工作為抓手,深化“法律進村(社區)”,持續開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題”“我為群眾辦事實·法律服務進村(社區)”“疫情防控 法治同行”系列活動,累計開展憲法、民法典、農民工維權、禁毒防艾、掃黑除惡、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法治宣傳活動330場次。加快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持續推進青少年綜合法治素能提升工程。
(二)優化公共法律服務,提升便民利民質效
聚焦社會發展的關鍵事、群眾心中的煩心事,大力實施司法行政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十大工程”,在司法所、公證處等窗口設立“我為群眾辦實事”服務崗20個。升級打造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智能化、規范化,截至目前,共計提供免費法律咨詢 3488 人次,其中“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和法律援助熱線電話咨詢1992人次,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來訪咨詢1496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90件;完成群眾“最多跑一次”公證申請1936件。
(三)強化矛盾多元化解,保障基層和諧穩定
實體化運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形成“15N”聯動平臺,構建起聯動聯調的調解工作格局。印發《深化鎮村兩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實施意見》,在202個村(社區)設立了法律服務管家,常駐基層法律工作。嚴格落實市級每月一次、鎮(街道)每半月一次、村(社區)每周一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工作責任。新建2個示范調解室,指導建立彭州市福建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開展全市重大節假日期間社會矛盾糾紛專項治理活動,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我為群眾辦事,喜迎建黨100周年”矛盾糾紛專項排查。截至目前,全市共計受理矛盾糾紛54457件,調解成功54281 件,成功率達99.67%,有效管控132件重大矛盾糾紛隱患,涉及總金額約1.7億元。(文/閆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