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東坡區三蘇鎮:群眾捐資熱情高,新修河道便民橋

        來源:東坡區委宣傳部 作者:陶廣漢 發布時間:2021-11-24 16:28:13

        和砂漿、拌水泥、砌火磚、運材料......11月23日,眉山市東坡區三蘇鎮東館村新建便民橋施工現場一片繁忙。“資金群眾捐,施工自己搞”。正帶領組里的施工人員忙活的6組組長王正君感慨道,“過去的‘便民橋’并不便民,新修后通行啥子都方便了”。

        1637742206(1).jpg

        東館6組組長王正君(右一)帶領組施工隊施工

        東館村副村主任邵自堅介紹,在第6村民小組的淺山坡腳下,有一條被稱作劉河灣的小河道,原來在上面建的便民橋約5米長,橋這邊與田壩上一條700余米的生產道連通,橋對面的淺山坡地上種有100多畝的果樹。該便民橋雖然是座不起眼的小橋,但卻涉及著6組以及附近的7組、5組等280戶共900多人的出行和運輸問題。由于該橋地處田壩區域較低位置,每年遭遇洪澇,橋幾乎都被沖毀。“我們曾經砍過竹子來搭橋,也用過樹棒棒搭橋,還用過預制板搭橋,但也只是暫時通行方便,連續多年都被洪水沖毀掉了。尤其是去年被洪水沖毀以后,便民橋至今也沒有修復,群眾對此無不怨聲載道。”6組組長王正君一臉無奈,“誰不想修座牢固的橋,但一提到巨額的資金投入,大家就覺得無能為力”。

        “不過,修橋的機會還是有的,只因為沒有很好抓住。”邵自堅告訴筆者,就在2018年,經過鎮、村各級努力,好不容易從上面爭取來一個投入數十萬元的農業項目,便首先安排6組改善交通設施條件,項目其中要求組里自籌配套資金20余萬元。由于自己籌資數額較大,全組意見不盡統一,最終只好將該項目放棄了。

        轉眼到了今年9月,該沖毀的便民橋依然沒有修復,村民出行和到河對面管理果樹和采果運輸,都要從省道106線去繞一大“圈”,沒讓村民少吃運輸不便的苦頭,建橋的愿望也就越來越迫切。

        1637742220(1).jpg

        王正君介紹施工情況

        “這橋怕是一定要修哦。”就在9月的一天,6組組長王正君與劉漢文、萬樹云、任麗芳、邵軍等村民聚在一起,飽受過橋難之苦的萬樹云剛一提出修橋的話題,已經失去修橋信心的王正君便“擺頭”,“投入就要10幾萬,錢從哪里來,我看有點‘懸’。”

        “只要大家努力就不‘懸’。你這個組長來做動員工作,我們都跟你‘扎起’。”萬樹云老伴、曾擔任過村婦女主任的麗芳一邊鼓勵著王正君,一邊爽快就表態:“我家捐款1萬元。”見任麗芳出手大方,接著伍漢明、劉漢文、邵軍等村民也當即表示,“我捐1萬元、我捐6000元、我捐1000元......”“既然大家這樣有信心,我也捐上1000元。”一下振奮起來的王正君對大家說,“接下來我馬上就去動員全組群眾捐資,并聯系在外的企業家、工商戶、務工人員、致富帶頭人也為家鄉建設伸出援手”。

        就這樣,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東館6組就收到各方捐資款12萬多元。其中該組60多戶村民自愿捐資額占80%左右,就連身患糖尿病的邵自成老人,也主動捐出3000元。家在附近勝龍村的四川嘉能機電公司老總王金忠,雖然與該組的便民橋沾不上邊,但一得知建橋缺錢的消息,一出手就捐2萬元。他說,“都是家鄉親鄰,捐錢做好事應該。”還有該組在四川華西醫院工作的伍志堅教授,聽說家鄉修座橋,也捐獻了1萬元。

        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資金保障,修橋開始動工。為了節省工錢開支,王正君帶領劉漢文、張國金、邵軍等6位自告奮勇的村民,組成專業施工隊,從11月6日開工以來,除自己組織購買所需鋼筋、水泥、火磚、沙石等材料,還每天堅持戰斗在施工現場。同時,三蘇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還同村兩委一道,親臨現場規劃指導,并表示對修橋及道路所需資金缺口,由政府想辦法來填補。“有了鎮黨委政府的有力支持,我們修橋的信心底氣更足了。”王正君告訴筆者,“待這座6米長3.5米寬的便民橋完工以后,我們還計劃沿橋頭往山坡上的果園,新修一條160米長的水泥生產道,讓群眾不再走雨天打滑的泥土路”。

        難怪65歲的原村民兵連長劉漢文那么熱心,不僅最先踴躍帶頭捐資6000元,如今還天天忙碌在施工隊。他說,“我橋頭那邊坡上的7畝果園,年產水果幾萬斤。就因為原來坡下的河道沒有橋,去繞大‘圈圈’運輸很麻煩。現在修好了橋,大家都受益,我咋不積極!” 

        (陶廣漢)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雅县| 茶陵县| 嘉黎县| 四平市| 龙岩市| 临夏县| 东乡县| 西充县| 保德县| 金寨县| 维西| 五台县| 扬州市| 岳西县| 全椒县| 古田县| 东台市| 二连浩特市| 嘉禾县| 涪陵区| 景德镇市| 连云港市| 论坛| 长武县| 济源市| 铜山县| 沙湾县| 保靖县| 张家口市| 蒙山县| 闻喜县| 石门县| 望都县| 莲花县| 陇川县| 麻阳| 万全县| 明水县| 双城市| 抚松县|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