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順慶區人民法院林宏在調研中發現農民流轉土地有顧慮、土地流轉機制不順暢、流轉經營不合法,是導致耕地撂荒的深層原因。《民法典》設14個法律條文規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系統地構建了集體所有權、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基本框架。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
三權分置的基本框架為耕地流轉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人民法院正從完善耕地撂荒問題立法、引導農戶自發流轉土地、重塑集體對派生權利的收回制度等方面入手,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喚醒“沉睡”的土地,讓每一個鄉村都能可持續發展”林宏法官在“大咖講、大家講”《民法典》"一典一析"宣講活動中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除了要加強對農業資源的養護,還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修復,民法典又是如何界定生態環境修復責任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呢?《民法典》侵權編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條規定了侵權人的生態環境修復責任,明確了生態環境損害后,請求侵權人進行生態修復的權利主體以及修復的方式。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楊若朗法官以《還生態環境應有狀態——“法”治生態環境修復》為題,在2023年5月22日在“大咖講、大家講”《民法典》"一典一析"宣講活動中深入淺出進行了解讀。
據了解,“大咖講、大家講”《民法典》"一典一析"宣講活動是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打造的《民法典》學習交流平臺,通過宣講、點評、互動等方式,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讓群眾愛聽,以生動鮮活的案例引發群眾共鳴,增強對《民法典》新增、修改法條的理解和適用。內容涉及“民法慈母、民生幸福”“小故事、大規則”“行政法遇上民法典”“民法一生情、守護千萬‘嘉’”“法耀古城‘典’亮生活”5個主題,已涵蓋31個民法典規則、208個具體知識點,網絡同步直播觀看量超2000萬人次,成為宣講民法典的網紅品牌。
本期 “一典一析”活動以“法護鄉村 典燃振興”為主題,林宏、楊若朗、馬君臣、賈曉靜4位主講人從撂荒地治理、生態環境保護、鄉風文明等方面分享學習《民法典》的心得。四川戰旗鄉村振興研究院書記、院長伍波,四川大學法學院榮休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李平圍繞熱點、焦點和難點進行了現場點評、交流。
“數智”法官工作站服務鄉村千萬家。
近年來,南部縣人民法院聚焦法治鄉村建設,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在八爾湖鎮設立“數智”法官工作站,探索出了“三區三化”基層治理新模式。創新設立共享調解室,配齊相關電子設備,制作詳細操作指南,選拔業務骨干擔任專項審判“云法官”,現場解紛答疑。建立“庭審進萬家”直播區,推動普法生動化,實現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數智”法官工作站建立以來,累計開展線上咨詢、解紛、庭審、 普法200余場次,覆蓋近2.3萬人次,受到村民好評。
“全域有機”法官工作站、護航未成年成長“果果驛站”。
“中國有機農業第一縣”西充縣隨著“東桃西橙、南薯北禽、中部糧油”有機產業發展格局的不斷完善,觀有機農業、品有機美食、看有機產業、創有機文化成為綠色健康生活新追求,一幅農旅融合、村美民富、法治護航的美麗畫卷呈現在川中北魅力鄉村大地上。
西充縣人民法院緊扣縣委“全域有機”攻堅行動,在鳳鳴鎮雙龍橋村設立服務“全域有機”法官工作站、提出了“從1到5”工作思路,即圍繞服務“生態田園?有機西充”一個中心,構建“對內強化有機品牌保護、對外強化多方聯動守護”兩大體系,組建“審執、調研、 服務”三個團隊,開展“法治培訓、公正司法、增效賦能、改革創新”四項工程,著力“片區法官、共享法庭、庭審進家、果果文化、典型案例” 五個培優,以能動司法優化服務有機產業發展,堅決打擊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維護涉農企業職工權益,調解勞動糾紛。
2023年5月22日,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邀請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委員視察、觀摩南部縣、西充縣、順慶區人民法院法治護航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經驗成果。參會代表委員從不同角度、維度和視野談了感受,提出了可借鑒可參考的建議。
“四川法院始終將鄉村振興與民法典實施有機結合起來,講好法治故事、傳播法治聲音。聽完宣講,我感受到,南充法院的‘一典一析’有活力、有情懷、有擔當”省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樹江在《民法典》 “一典一析”宣講活動給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