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加強平安校園建設,扎實做好“護校安園”工作,近日,喜德縣公安局兩河口派出所組織警力深入轄區校園開展安全檢查和“反校園欺凌”宣講。
本著"查找問題、解決問題、消除隱患"的指導思想,兩河口派出所民輔警與轄區各中小學校安全檢查小組成員檢查了學校門衛工作、操場及體育設施、用電線路、防火防盜設施、應急照明、圍墻、操場、各教室以及各功能室等安全情況。重點針對宿舍、廁所、樓梯、欄桿和電動車充電、消防安全、供電供水、消防設備等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排查,做到了不漏一處隱患,不留一處死角。本著"預防為主,重在治本"的原則,派出所還針對學生是否攜帶管制刀具、玩具等情況進行了認真檢查。在地毯式的檢查過程中,民輔警與學校檢查組成員認真填寫排查隱患情況,對檢查出來的安全隱患采取迅速果斷措施,明確專人負責、限時整改,并通過召開師生會議進行宣傳教育,確保校園安全。
在開展“反校園欺凌”宣講活動中,兩河口派出所宣講小分隊主要圍繞校園暴力這一主題,先后走進轄區中小學校進行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受教育人數達2000余人,發出各類宣傳冊300余份。宣講小分隊成員結合近期發生的校園欺凌案件向同學們介紹什么是校園暴力、校園暴力的危害、對施暴者及受害者造成哪些生理及心理上的危害等,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安全素質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和近年來公安機關辦理的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聯系實際,以案釋法,以法論事,著重講解了校園欺凌可能觸犯的罪名及所要承擔的責任,引導同學們在遇到校園欺凌時應當如何正確的進行自我保護。告誡同學們必須引以為戒,增強法治觀念,提高法律的意識。 在宣講中,宣講小分隊著重闡述了校園欺凌的常見表現,除了肢體欺凌,還有言語欺凌、社交欺凌等。言語欺凌多半是從受害者自身的樣貌、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等進行“攻擊”,當眾嘲笑、辱罵以及給別人起侮辱性的外號等,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這對身心尚不成熟的孩子來說,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言語欺凌具有隱蔽性,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對于自尊心較之成人更為敏感、細膩、脆弱的孩子來說,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有可能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留下灰色的印記,影響其一生。
通過“反校園欺凌”宣講,學生明白了要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要明法崇德、遠離違法犯罪,做一名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不少同學表示要拒絕校園欺凌,拒絕校園暴力,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通過本次安全大排查和“反校園欺凌”宣講,進一步增強了轄區學校安全管理的意識,提升了學校應急能力和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了校園安全管理質量,為校園正常教育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警方溫馨提示:面對校園欺凌,學生應該怎么做?第一,不能“怕”字當頭。遇到霸凌時,要敢于抗爭。但要注意避免激怒對方,導致眼前吃虧;第二,及時報告。遇到欺凌、勒索,在“不怕”的前提之下與之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遇到這種情況及時向學校、老師、家長報告;第三,慎重擇友。強化自我保護意識。交友時,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對身邊的“不善”想法和行為進行勸導;第四,以法維權。面對欺凌,不做“沉默中的羔羊”,勇敢地講出欺凌事實,樹立強烈的報告意識和證據意識,及時求助學校、家長或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