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內江市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真抓實干、穩步推進,取得較好進展,截至11月底,重點群體技能培訓6092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35%;重點群體創業培訓3113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55%。全年目標任務均超額完成。
解放思想,凝聚共識謀發展
一、培訓資質變封閉為開發。培訓資源由認定培訓機構變為向全社會所有具備資質的培訓機構開放。二、組織培訓變單一為多頭。進一步明確各行業部門作為培訓牽頭部門的主體責任,形成部門協作、各司其職的工作局面。三、人社和就業部門變經辦為監督。人社部門牽頭,各行業部門和就業部門“雙重監管”指導培訓主體市場化開展培訓,進一步簡政放權,防止徇私舞弊現象,促進培訓環境更加公平公正。
理清思路,創新培訓添舉措
一、“三項培訓”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針對“脫貧能人創業培訓”、“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大篷車巡回培訓” ,各縣(市、區)因地制宜創造性開展并如期完成脫貧攻堅培訓任務目標。二、企業培訓助力復工復產穩定就業。《關于進一步做好以工代訓工作的通知》、《內江市企業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辦法》的出臺,對企業給予政策支撐、補貼支持。截至11月底,以工代訓10448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2%;新型學徒制3081人,完成目標任務的205%。三、合格證培訓助力本地需求化服務。針對于未納入《鑒定機構目錄清單》鑒定范圍但有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能,采用項目制培訓和合格證培訓的形式給予相關補貼。四、線上培訓助力對接需求多樣化。搭建四川省網絡技能培訓學院網絡平臺,提供更多培訓渠道滿足各類培訓需求。五、三方機構助力構建社會化評價體系。通過招標聘用第三方機構對培訓成果進行社會評價,更加透明、客觀、公正地對培訓機構進行監督評價。
守土盡責,加強監督保質量
一、明確責任。培訓監管按屬地管理的原則,由行業主管部門履行培訓監管的主體責任,加強培訓過程的監督管理。就業部門或聘請第三方機構對行業部門開展的培訓進行監督。二、把好入口關。將機構認定、學員身份核實、開班申請、班期結業、鑒定申請、補貼申報等培訓流程納入四川就業創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V2.0進行管理。三、把好過程關。培訓機構通過現場簽到、全程攝像監控或指紋打卡系統進行學員考勤管理;行業部門按要求進行全程監管;人社、就業部門進行現場抽查,對發現的問題責成行業主管部門或培訓機構整改。四、把好出口關。抽題封卷、理論考試、實操考試、統計考分的過程,全部派出專人小組監督,確保考試真實有效。(王 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