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負責人依法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區委書記、區長堅決扛起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責任,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在法治建設中既掛帥又出征,專題主持研究法治政府年度工作,親自跟進法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以上率下示范帶動尊法守法學法用法,釋放出強大的法治建設向心力量。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全區各級黨委(黨組)共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學習80余場次,1500余人參訓。積極申報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項目,“商事制度改革”被市級推薦申報。啟動新階段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的制定,與區“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
以法治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制度創新成果全國首創40項,6項經驗獲國家級發文推廣或表揚。建立輕微違法行為容錯糾錯、容錯免責機制,發布首次輕微違法免罰事項113項。開通涉及“川渝通辦”政務服務事項132項,建立川渝兩地法治專家庫, 18名律師已申請加入。
行政決策法治化制度更加成熟。嚴格履行重大行政決策五大程序,嚴把合法性審查關口,審查體系更加完備。開展法制審查600余件次,制定合法性審查意見書130余份。街鎮合法性審查制度運行有效,共計開展合法性審查100余件次。
加強權力監督構建陽光政府。依法按期辦結行政復議案件9件,維持5件,調解終止3件,駁回1件。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承辦人大代表建議110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91件,辦結率、反饋率均為100%。政府信息公開依法、合理、及時,政府門戶網全年公開政府信息11056條,發布規范性文件和重要政策措施信息解讀23條,開展重大輿情回應32次。
優化法律服務維護和諧穩定。啟動實施“八五”普法,開展線上線下普法300余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740件,為農民工討薪約370萬元。人民調解調解矛盾1848起,調解成功率99.89%,安寧司法所創成省級“楓橋式司法所”。瀘州天立春雨學校、瀘州十八中成功創建瀘州市法治示范校,魚塘街道、羅漢街道創成市級法治示范鄉鎮,魚塘街道望山坪社區、羅漢街道航天苑社區、安寧街道云臺社區、紅星街道大驛壩社區、特興街道桐興村創成市級法治示范村(社區),紅星街道天立社區、石洞花博園社區成功通過“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復核。
(陳自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