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稅務法治建設,打造“平安東興”稅務樣板,內江市東興區弘揚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以調解為主線,推動稅收治理深度融入國家治理體系,促進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格局效能升級。
黨建濃墨勾主線。成立“楓橋式”稅務分局,組建業務支撐團隊臨時黨支部,把黨的領導貫穿到隊伍建設和運行的各方面各環節,通過政治引領、思想引導,實現對稅費服務的統籌和監督。將“楓橋式”稅費爭議調解室作為支部的黨建基地,持續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委帶頭、支部帶動、黨員主動、群眾跟進,將黨建工作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稅費服務新動能。以黨建文化為基礎打造特色文化長廊,圍繞黨的發展歷程、法制建設、“楓橋經驗”和稅務實踐逐一展開,致力于充分發揮黨史教育、價值觀念和稅務精神在化解稅費爭議中的重要作用,營造濃厚的“楓橋”文化氛圍。
法治工筆描細節。法治思維抓運作。梳理優化調解流程,按照“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工作要求,對稅費爭議實行首問負責、歸口管理、聯合調處、限期辦結,推進稅費爭議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協同治理。專業團隊解疑惑。選用德才兼備、業務精湛、善于溝通的稅務干部及公職律師擔任兼職調解員,特別邀請區市場監管局和區法律援助服務所工作人員擔任特邀調解員,組成多元化解團隊,合力提供調解服務。司法助力添保障。在調解制度、調解流程、回訪機制等方面加強與司法部門協調配合,探索將調解案例接入“人民調解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集合多方資源,統一歸檔管理,提升調解專業性。
人文寫意激共情。以人為本促和諧,將調解心理學專業知識充分運用到調解室的文化建設中,暖色的墻面舒緩情緒,圓形的調節桌,樹立平等關系,溫馨的小擺件讓納稅人、繳費人放松心情,打造和諧融洽的溝通環境。遠程溝通降成本,創新增設遠程網絡設備,開啟遠程調節新體驗,打破與上級有關部門、業務科(室)的空間壁壘,實現溝通“零時差”“零距離”。“線上+線下”新模式,助推稅費矛盾爭議“一站式”解決新常態。服務擴圍優體驗新,區稅務部門一體推進“楓橋式”智慧稅務分局建設,探索“調解+審核+服務”于一體的遠程辦稅繳費服務新體系,在稅費爭議調解的基礎上,擴容政策支撐,業務辦理服務,讓稅費服務提速,提質,更提檔,優化了營商環境,企業和群眾更加滿意。(李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