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前沿陣地,近年來,仁壽法院鐘祥法庭充分發揮和延伸審判職能,多舉措服務轄區基層社會治理。2020年1-5月,訴前調解案件20件,審結民商事案件113件,其中調撤65件。
協調聯動,多元合力化糾紛
涂某系仁壽縣始建鎮人,2014年將其位于始建鎮楊泗村的住房以8000元價格出售給吉某,同時約定集體土地交由吉某耕種,政策性的糧食補貼款由涂某領取。2019年,該村的土地承包給趙某,趙某支付租金給村民,吉某領取了該款項,涂某認為該租金應當是自己領取,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負責立案的法官看了案情后,認為此類案件在始建鎮較多,判決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隨即聯系該鎮政法委員和涂某所在村村委會,決定在村委會進行調解。調解當天,始建鎮工作人員和楊泗村村主任積極配合法官,三方合力做涂某、吉某思想工作,明之以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劍拔弩張的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形成調解協議。
巡回審判,司法服務零距離
一枚鮮紅的國徽、幾張會議桌,5月11日,一個“簡易”法庭就在仁壽縣彰加鎮德意村村委會“誕生”了。
德意村村民彭某共育有7個女兒,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丙,王某丁,王某戊,王某己,王某庚。現彭某已91歲高齡,體弱多病且無生活來源,需七個女兒履行贍養義務,但七個女兒就贍養問題協商不成。
“在農村,贍養糾紛案件不在少數,早些年生的孩子多,相互容易推諉,導致老人無人贍養。把審判庭搬到當地村委會,除了考慮方便當事人訴訟之外,更希望借助此案,可以將整個審判過程零距離呈現在群眾面前,發揮警示、教育作用。”承辦法官王雪英說。
通過開庭審理,法官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調解方案,當事人當場簽訂了調解協議,案件圓滿解決。
在線庭審,打造指尖服務平臺
“法官,非常感謝,真是太方便了!”今年4月鐘祥法庭順利審結一起撫養費糾紛案件,通過“公道互聯”智慧庭審系統組織身處貴州的原、被告進行了在線網絡開庭、調解,經過1個小時的開庭及在線調解溝通,陳某甲、陳某乙與龔某達成了調解協議。
信息化時代,社會公眾對司法的便捷性需求日益提升,法院緊跟時代步伐,依托互聯網,借助“智慧法院”建設,充分發揮現代科技服務法官辦案、服務群眾訴訟的功能,全面推廣網上立案、線上庭審,既減輕當事人訴訟負擔,又提高了辦案效率,節約了司法資源。(彭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