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群眾幸福指數。小區依法治理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和重要陣地。
今年以來,宜賓三江新區堅持“法治為民”導向,構建“黨建引領、依法自治、多元共治”的基層治理體系,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法律服務精準供給、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現代化社區治理新路徑。
走進宜賓三江新區凱旋城小區,不遠處的多元共治咨詢室里正調解著鄰里糾紛,在樓棟單元入口處公示欄中的“公區收益公示情況”“物業服務費用使用公示情況”格外醒目。這個曾因停車難、業委會履職爭議等問題投訴率居高不下的居民小區,如今已成為宜賓三江新區打造的“法治小區”標桿。
凱旋城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彭幫林介紹:治理過程中,我們廣泛摸排了小區存在的問題,并形成了問題臺賬。針對居民關心的物業管理、環境衛生以及安全隱患等問題,由區依法治區辦不定期向各責任部門派單,確保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同時,在小區內搭建了一體化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多元合作共治平臺,充分發揮了“社區—小區—網格—樓棟”四級協商議事機制的作用。區司法分局還幫助小區厘清依法治理的制度機制,指派律師事務所專業律師駐點“一對一”幫扶,目前已梳理了涉及小區黨支部、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四類自治主體的工作機制十余項。
作為全省100個依法治理試點小區之一的凱旋城小區修建于2012年,入住居民多是周邊縣(區)上班族,屬典型的“候鳥式”小區。平時小區內主要以老人、兒童居住為主。
為扎實推進小區依法治理和服務提檔升級,更好地為居民提供精細化服務,三江新區司法分局聯合洗馬池社區率先在該小區打造“互助之家”“敬老之家”“學習之家”“愛幼之家”“志愿之家”5個普法宣傳點。結合“三八婦女節”“植樹節”“4.15國家安全日”等節日開展法律知識宣傳、義務植樹等活動,為小區居民提供多元服務。同時搭建“物業+業委會”的自治平臺和“志愿者+義工組織”為居民提供服務的平臺,實現關愛幫扶零距離。
凱旋城小區居民周女士表示,現在小區環境變得更加整潔美麗,物業管理更加規范高效,安全隱患得到了及時排除,居住體驗大大提升。
此外,凱旋城小區還創新實施了樓宇黨支部建設工作法——把黨支部建在小區,黨小組建在樓棟,由生活在小區內的黨員擔任黨支部書記或者黨小組長,形成“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的三級黨建網格體系,不僅調動了居民群眾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還激發了小區治理內生動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讓居民共享發展成果。
“凱旋城小區模式的核心是將法治要素轉化為治理效能,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為建設平安三江、法治三江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江新區司法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小區依法治理工作,通過“做優加法、做好減法、做強乘法”,協同推進減負、賦能、提質,不斷探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有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