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踐行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近年來,會東縣財政局以“清廉涼山”建設為契機,聚焦收入、支出、采購、評審等關鍵環節、重點任務,主動擔當作為,知責擔責履責,扎緊制度的籠子,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真正做到守好“錢袋子”,當好“管家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法強化征收管理,做實“清廉收入”。建立健全財政收入分析聯席會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梳理研判稅源、預測收入情況,積極“挖潛增收”,嚴防“跑冒滴漏”。抓好重點稅種、重點企業和重點環節稅收的征管,密切關注重大投資項目、重點工程建設,確保稅收收入應收盡收,截止6月底,稅收收入完成45,424萬元。優化非稅征收,加強非稅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建立非稅收入清繳長效機制,非稅收入及時足額入庫, 截止6月底,非稅收入完成15,217萬元。
嚴把財政預算關口,做細“清廉支出”。優化支出結構,以“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為核心,兜牢兜實“三保”底線,1-6月下達三十件民生實事資金13,506.28萬元。同時,將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求落到實處,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財政資金節用裕民,嚴格控制一般性開支,強化三公經費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強化日常監管,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資金動態監控模塊和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常態化開展預警監測,發現問題并督促相關單位糾錯糾偏,截止6月底,加強全縣144家部門(單位)的直達資金、公用經費、項目資金等方面開展預警監測,預警19家,糾偏疑似違規將城鄉義務教育公用經費用于教職工福利、臨聘人員工資等支出等44個問題,確保資金分配的合理性、撥付的準確性和使用的合規性。真正做到,算好“平衡賬”,強化預算統籌管理;算好“民生賬”,兜牢兜實“三保”底線;算好“效益賬”,持續優化支出結構,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靠前謀劃、主動作為,直面各項風險挑戰,確保財政平穩運行。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清廉采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辦法》《涼山州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規定》等法律規定,規范采購信息發布、加強采購監督檢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實行全流程電子化、公開化、透明化采購。截止6月底,全縣開展政府采購項目97個,采購計劃金額21,247.24萬元,實際采購金額20,096.27萬元,節約資金1,150.97萬元,節約率5.42%。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府采購市場環境,為節約財政資金、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優化營商環境、有效促進中小企業更好更快發展,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規范財政評審行為,做優“清廉評審”。建立評審內控制度、業務操作規程,構建教育在先、約束在先、監督在先的預防機制。堅持對重點、重大項目開通“綠色通道”,對非必要的送審資料采取“容缺辦理”“限時辦結、多級復核”等舉措,充分發揮“中心+中介”相互監督、互相制約的優勢,以“一項目一委托一小組”的方式,截止6月底,完成各類建設工程項目招標控制價評審共128個,累計送審金額52,805萬元,審定金額47,930萬元,審減金額4,875萬元,綜合審減率9.23%。堅持以評審管理規定為依據,以公平、公正為準則,以規范、定額為標尺,嚴格執行“三級”復核機制,提高評審的準確性及時效性,不斷提升財政評審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