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內江市交通運輸局黨委以“民生溫度”檢驗“學習熱度”,結合行業實際,立足本職崗位,以公路惠民、客運便民、安防護民、服務利民等為抓手,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目前,“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清單的146件民生實事已全面完成,切實解決了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真正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
一、優化路網建設,推動公路惠民。內江城市過境高速公路建成并通車,將帶動白馬、龍門、椑木、高橋、郭北、田家、雙才等沿線鄉鎮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串起成渝、內遂、內威榮、內宜等7條高速公路,解決城市“內通外暢”問題,助力內江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交通+產業”“交通+旅游”等融合發展,建成黃鶴湖旅游公路、大小老君山公路等旅游、產業路項目,持續打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切實將公路建設成果轉化為農村經濟發展動力。加大國省干線大中修工程,切實改善了沿線企業貨物運輸和群眾交通出行條件。加快新改建農村公路,完成33個撤并建制村暢通工程項目,解決了撤并建制村至新村委會直連道路不暢的問題。解大力推進渡改橋建設,解決沿河群眾繞行問題。
二、完善運輸保障,實現客運便民。全面完成“金通工程”建設,投放鄉村客運車輛1139臺,修建招呼站344個、招呼牌1989個,統一從業人員工裝工牌1360套,實現全市70個鄉鎮、992個建制村100%通客車推動農村客運提質升級。開通了全市首條隆昌界市至榮昌盤龍的省際城鎮公交線路,新開甜城快線1條、學生專線2條、點對點學生定制公交線10條、主題公交線路1條、定制客運班線9條,為群眾提供多樣化出行服務。完成內江汽車客運站關閉搬遷,60條客運線路、286輛客運車輛全部遷入內江綜合客運中心站發班,實現了高鐵客運和道路客運零距離換乘,有效緩解了老城區交通擁堵。大力推出便民措施,出臺、修訂優化政務服務、營商環境的制度2個,全面取消普通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惠及駕駛人員1976人;赴市外上門開展船檢服務29人次。
三、推進專項整治,落實安防護民。全力整治船舶安全隱患,清理“三無”船舶1438艘,納入規范管理342艘,拆解銷毀處置1096艘,保障了人民群眾水路安全出行。深入開展涉及“兩客一危一重”、非法營運及地下班線等八大重點行為專項整治,出動執法人員4.4萬余人次,查處違法違規車輛2100余臺次,嚴厲打擊了非法營運行為。推進“平安渡運”工程建設,為重點渡口配送救生衣(浮具)80余件,向兒童捐獻救生衣、救生浮具100套,向困難船主捐贈救生浮具400個,組織進行水路運輸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價培訓50余人次,切實提升安全渡運服務水平。
四、凝聚志愿力量,精準服務利民。組織黨員干部開展社區“雙報到”活動40余次,參與疫情防控值班值守288人次,提供了4000余元的防暑降溫和防疫物資。組織開展“愛心送考”志愿服務行動,安全運送考生2萬余人次。積極開展“甜城先鋒示范崗”創建活動,在車站、公交車站設置“甜城先鋒示范崗”59個,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點7個,為公交司機、乘客、環衛工人提供休息、飲水、充電、閱覽等免費服務。發揮行業優勢,充分利用公交車、出租車兩大監控平臺,為群眾找回失物2759件,現金4.9萬元。(黃 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