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關于“要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動全市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促進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和訴源治理,7月5日,大竹縣人民法院各人民法庭干警及與法庭對接的基層治理單位工作人員參加了全市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三進”工作及糾紛多元化解培訓班。
培訓過程中,參訓學員認真聆聽了達川區人民法院亭子人民法庭庭長王榮竹、渠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楊芳和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譚興的精彩授課。王榮竹庭長的關于訴源治理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發展脈絡、“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的思路與實踐路徑、構建“四個一體化”糾紛化解體系,楊芳庭長的用心、用情、用技巧識別虛假訴訟的方法及解決債權轉讓糾紛案件,譚興副庭長解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快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的指導意見》和演示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的操作流程等課程拓展了學員們的工作思路。學員們紛紛表示,此次培訓具體實用、突出重點,注重實際操作,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功能齊全、操作便捷,為矛盾糾紛的化解工作提供了便利
據介紹,下一步,大竹法院將立足審判職能,自覺主動把工作融入到縣委領導、政府主導的訴源治理工作大格局中,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的“三進”工作為抓手,積極、主動參與到社會治理去,為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法院力量。
石橋鋪法庭法官助理陳馨怡認為,本次培訓組織周密,課程設置重點突出,針對性強。通過學習,進一步增強了對法院“三進”工作的理解。此次培訓講解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實用,通過培訓,我深刻認識到調解優先的重要性,學會了更多非訴訟解決糾紛的技巧。收獲滿滿,不僅提升了我的專業能力,而且能夠利用互聯網優勢,為當事人提供了多元、及時、便捷的解紛服務,這讓人民群眾即使身處外地也能以調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糾紛,減少司法成本。未來我定將所學用于實踐,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楊家法庭法官助理李佳玲認為,此次有幸參與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三進”工作及糾紛多元化解培訓,我深受啟發。特別是“楓橋經驗”在人民法庭的創新應用,強調源頭預防、非訴挺前、多元化解,在“楓橋”,群眾積極參與到矛盾糾紛的化解、社會治安的維護等各項工作中,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讓我深刻體會到法治與德治、自治的有機結合。培訓中,不僅學習了先進調解技巧,還理解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精髓。收獲頗豐,不僅增強了解決復雜糾紛的能力,更堅定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周家法庭法官助理葉建奎認為,參與全市法院調解平臺“三進”工作及糾紛多元化解培訓,深受“楓橋經驗”啟發,特別是楓橋式人民法庭的創建理念,讓我深刻理解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智慧。通過培訓,我收獲了寶貴的調解技巧與法律知識融合應用的能力,認識到在解決糾紛中,傾聽比說教更重要,共情是橋梁,法律是準繩。這不僅提升了我的專業素養,更激發了我對構建和諧社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未來,我將努力將所學應用于實踐,為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糾紛解決途徑。
(陳嘉玲 陳馨怡 李佳玲 葉建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