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6日晚08:00 星期天 晴
寧靜的清晨,正是酣睡的好時候,“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熟睡中的我在手機鬧鈴聲中驚醒。睜開朦朧的雙眼,看著從窗簾中透進的一縷陽光,動也不想動,感覺連日來的疲憊還沒有完全恢復,渾身酸痛不已。糟了!雪后轉晴,老百姓肯定閑不住會出來轉悠,得趕緊起床去勸導點執勤才行。胡亂梳洗了下,拿了點方便食品就急匆匆趕到我的執勤點—荷蘭映像安置房小區,開啟了今天的勸導工作。
荷蘭映像安置房小區,地處城鄉結合部,有240戶近1000余人,大多數居民是被政府征地后還遷安置過來的農民。每天他們有的要進城務工,有的要出門到附近沒有征用的田間勞作,加之因為疫情停工停產一直呆在家的外出務工人員,因而整個小區的人員進出還是很頻繁的。
滴,滴…,“我來量體溫了。”循聲看去,這是2單元11-6的住戶,在竹城一號小區當保安,每天都要騎著電瓶車去上班呢。我急忙迎了上去,給了他“一槍”,顯示“36.4℃”,“大哥,體溫正常,沒問題,不過你上班的時候還是要注意防護,路上注意安全。”
按照疫情期間小區管理規定,每隔三天每戶只能一人出去購買生活物資,補充給養。這時,一對中年夫婦騎著電瓶車過來了,我連忙詢問:“大哥大姐這是準備去哪里?”“出去買點菜秧秧、化肥,現在我們雖說住的是洋房,但還是農民,需要種地的嘛,不然疫情過后吃啥子呢!”“按照政府對小區的管理,你們是一家人,今天只能一個人出去,請把出入卡拿出來登記一下吧。”雖然大姐一臉不開心,但在我的耐心勸導下,最終還是極不情愿地下車回家去了。
不遠處,兩位戴著口罩,穿著花襖的老人向大門口走來。“嬢嬢,你們打算去哪里?”“該播種了,出去買點種子,就是不曉得這疫情啥時候結束。”“把您們的出入卡拿出來登記一下,謝謝!”我熟練的按照要求做好了登記,順便叮囑“阿姨,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口罩一定要戴好,早買好早回來。”“要得,我們曉得這個病毒有好兇,放心嘛,我們買好就回,謝謝小妹了,這么早就過來,真是辛苦啦。”是呀,每天堅守在這里勸導,“辛苦啦”這簡單的三個字,就像一股暖流融化在我的心里。
“阿姨,把門開一下,我要出去。”一抬頭,就看見眼前站著一個年輕小伙子,“請把出入卡拿出來登記一下吧。”“沒卡,就出去耍一會兒就回來,在家憋瘋了。”看著他滿臉憋得通紅,語調中透露著那一絲的煩躁,心想,這下麻煩了,這個年輕人要是跟我們干起來,那可怎么辦,得趕緊想辦法勸導才行。“不要急,小伙子,現在疫情還很嚴重,我們大竹也出現了新冠肺炎病例,外面還是相當危險的。你是年輕人,應該帶頭遵守政府的規定才對。覺著無聊的話,和朋友聊聊天,陪父母說說話,趁著這個特殊的“假期”,多陪陪自己的家人。只要我們大家都堅持一下,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的…。”最后,年輕小伙在我的勸說下終于轉身回家了。
不遠處,一個踏著拖鞋,穿著睡衣的漂亮女孩兒向大門口走來。“你好,要出去嗎?”“出去拿快遞。”“給快遞發定位吧!”“我還要付錢呢!”“可以微信支付。”“微信里的錢不夠。”“就在這里等,你先給快遞發一個定位,我馬上加你的微信,需要多少,我轉給你。”十幾分鐘之后,我看見快遞來到了小區門口,女孩開心的接過打包精致的美食轉身離開了。相信她們一家今天的午餐一定吃得特別美美的吧。
三個多小時過去了,除了一些急需購買生活物資、生產用品和上班的居民,他們都按照要求戴好口罩,測量體溫,做好登記之后進出小區,其他大多數居民都能都顧全大局,聽從指揮,積極配合,居家不出。我們除了每天協助小區的樓長在微信群發一些疫情時事消息和疫情防范措施,還在小區大門口用“小喇叭”不間斷播放政府的防控政策,讓他們在家也能了解疫情防控方面的知識。居民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反感到現在自覺遵守,充分體現了他們顧大局、明事理意識的提高,更是對我們勸導工作的充分肯定。
春天是色彩斑斕的季節,墻外的李樹、梨樹、桃樹、櫻桃樹上掛滿了小花,地里的小草也冒出了新芽。愿疫情的陰霾早日過去,我們相約,走進自然,一起沐浴溫暖的陽光,一起聆聽小鳥的歌唱,一起親吻泥土的芬芳,一起播種春天的希望。 (王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