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達州市大竹縣委辦公室在第5期《督查通報》中,專門就大竹縣委政法委在疫情防控期間組織統籌全縣千余名網格員奮戰防疫一線的做法,予以了通報表揚。
據了解,大竹縣網格員在參與疫情防控的52個日日夜夜中,共走訪居民30余萬戶,排查湖北、重慶籍返鄉人員3700余名,排查發現疫情線索900條,協助代辦民生事項1500件,指導企業(商店)復工復產5000余家。
在疫情蔓延初期,大竹縣委政法委認真貫徹落實市、縣兩級指揮部的決策部署,不到半天時間就將能夠參加抗疫的網格員全部集結到位,并將這支“生力軍”的調度權移交村(社區),緊急填補了基層一線防疫力量不足的短板。
大竹縣委政法委為什么能夠對網格員隊伍進行如此高效流暢的指揮調度,并讓這支隊伍能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如此大的作用?大竹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魏輝才道出了網格服務管理“一體系”“三機制”“八制度”“十個‘一’”秘訣。
一體系。大竹縣通過6年時間不斷探索,建立了縣委政法委直接領導、縣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統籌調度、村(社區)管理站日常管理、網格員具體實施的四級領導組織體系,明確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黨政一把手擔任網格化服務管理領導小組組長。全縣網格員隊伍實行“一盤棋”管理,由縣網格中心統一指揮、調度、考核,解決了網格力量分散、網格員職責泛化、指揮調度不暢等堵點難點問題,保證了全縣網格工作高效、有序、統一推進。
三機制。日常管理機制。制定《大竹縣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制度》,對縣網格中心工作人員、網格管理員、網格員的工作職責分別予以明確。每個網格管理站按照“1+1+N”,即1名網格站長+1名網格管理員+N名網格員的模式組建,推行一日四簽到,工作AB角等管理辦法。同時,對網格管理工作內容實行準入制,未經縣委政法委審批同意的非網格員職責范圍內工作一律不納入網格管理,保證了網格管理的專業性、針對性、高效性。
考勤考核機制。分別制定網格管理站和網格員《考勤考核管理辦法》,對網格站推動工作情況,采用“負分制”進行逐條細化,同時設置創新工作加分項目,鼓勵基層發揮首創精神。對網格員的考核更加嚴格,每月對網格員日常工作進行考勤考核,月月評選“網格之星”;每半年社區之間以交叉檢查的方式對網格員群眾滿意度進行考核,兩項成績共同納入年終綜合考核排名,對排名靠后的網格員進行約談或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組織保障機制。加大對網格員隊伍的關心關愛,縣委政法委協調縣委組織部從城區專職網格員中公開選拔城市社區黨組織委員,為優秀網格員提供了晉升通道。縣財政年預算專職網格員工資400余萬元,網格工作經費90萬元,網格通訊費80余萬元,避暑藥品費5萬元,極大保障了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正常、深入、持續開展。
八制度。大竹縣委政法委制定了大竹縣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生活紀律制度、學習制度、信息保密制度、工作例會制度、督辦制度、限時辦結制度、“四先四早”制度、工作例會制度共八項制度,涵蓋網格化工作多個方面,為打造大竹政法網格“正規軍”提供了制度保障。
十個“一”。大竹縣委政法委為每名網格員配備了一部手持終端機、一套工作制服、一枚網格員徽章、一張網格便民服務卡、一張網格員工作證、一個手提公文包、一副網格員轄區公示牌、一本民情日記本、一個手電筒、一把雨傘,塑造出網格化服務管理“大竹形象”,讓這支隊伍逐步向專業化、正規化、職業化邁進。(羅粒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