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隆昌市胡家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顏復環帶隊走進胡家人民法庭,圍繞"稻田蝦品牌建設""土地承包管理"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開展專題調研,實地了解法庭服務特色產業發展、創新基層治理的司法實踐。
品牌護航:小法庭賦能大產業
"咱們胡家的稻田蝦能游出鄉鎮、游向全國,法庭的法治護航功不可沒!"調研座談會上,胡家法庭庭長重點介紹了司法服務特色產業的創新舉措:與司法所、派出所、農技中心建立“稻田蝦”聯合執法機制,簽訂《聯合執法共建協議書》,為當地政府提供法律指導和司法支持20余次;開設"稻田邊的普法課堂",開展“法潤企鄉行”活動5次,切實幫助當地家庭農場、村民解決實際問題40余個,讓蝦農手持法律"金鑰匙"打開致富門。
顏復環高度肯定法庭工作:胡家鎮是農業大鎮,稻田蝦作為胡家鎮的特色產業,法庭作為提供法律服務和推動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還需要在進一步推動企業品牌建設,助力商戶提升競爭力上下大力氣;同時還指出,土地承包經營的管理與規范也是一項重點工作,這關乎村民的“錢袋子”,法庭要繼續發揮司法職能,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的前期規范與后期的糾紛化解,確保農民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楓橋新篇:擦亮法庭金招牌
調研組特別關注"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工作。胡家法庭交出的答卷令人振奮:2024年以來,邀請村社干部、專業人員協助有效化解矛盾糾紛150余件;向散戶主動開展“田間問診”服務20余次,向相關單位提出司法建議2條,有效在苗頭階段化解矛盾糾紛。
顏復環強調:"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這就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要繼續織密'一庭兩所'聯動網絡,把司法服務送到百姓屋檐下。"
從稻田阡陌到司法為民的前沿陣地,胡家法庭正以法治筆墨書寫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在這里,每一起糾紛的化解都是基層治理的生動注腳,每一次法律服務的延伸都在傳遞司法的溫度。(虞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