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某一天的凌晨,重慶市云陽縣故陵鎮的大霧尚未散去,一場跨越川渝兩地的執行行動悄然拉開帷幕。
瀘州市江陽區法院執行團隊與重慶市云陽縣法院執行干警會合,直奔被執行人張某(化名)的租住地。這是一起健康權糾紛“骨頭案”,通過川渝司法協作機制,兩地法院攜手終“破案”,實現20余萬元案款全部一次性兌現。
案件僵局:被執行人玩起“躲貓貓” 王某(化名)因健康權糾紛將張某起訴到江陽區法院,經法院審理后判決張某賠償王某相關損失。判決生效后,張某未履行賠付義務,王某申請強制執行。而后,張某竟玩起了“躲貓貓”,出走外地,名下也無可供執行的財產,案件陷入僵局。執行干警連同王某多方排查張某財產線索無果,這起案件成了執行干警心中的“石頭”。
破局契機:川渝協作注入執行動力 2024年是川渝司法協作深化年,該案也迎來轉機。江陽區法院摸排到張某可能在重慶市云陽縣,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執行協作框架協議》,遂向重慶市云陽縣法院發出"執行協查令"。兩地法院迅速組建專班,通過"人臉識別追蹤系統+網格化排查"鎖定關鍵線索:張某與一名女子長期在外務工,但節假日期間會返鄉。
雷霆出擊:凌晨行動鎖定被執行人 "必須打破常規作戰!"2025年南方小年,江陽區法院執行團隊驅車來到重慶市云陽縣法院。針對張某日常活動軌跡特點,兩地法院共同制定詳細的執行行動方案。次日6點半,在還未褪去的夜色中,兩地干警迅速集結,啟程下鄉找尋被執行人。為防打草驚蛇,云陽縣執行干警充分發揮人熟、地熟的優勢,巧妙摸排被執行人行蹤...... 經過近半天的打聽、尋找,執行干警終獲得線索反饋被執行人正在某衛生院拿藥。執行干警決定兵分兩路,一組駐守被執行人家,另外一組前往衛生院。最終,在醫院大廳成功找到張某。
強制執行:異地拘留彰顯司法威懾 人找到了!但此時已接近中午12點,“回瀘州還需7個半小時的路程,路程中存在一定風險。”江陽區法院執行干警隨即決定就地執行,在云陽縣法院執行干警的協助下,對張某再次開展釋法明理,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還款義務的法律后果。 當日下午,多番工作后,張某仍不履行還款義務,執行干警決定對其實施異地司法拘留。 司法拘留后,在強制執行措施的震懾下,張某終積極籌款,次日上午湊齊尚欠本金及利息等22萬余元并一次性兌付,案件得以執結完畢。江陽區法院作出提前解除拘留決定書,并對張某進行訓誡,要求其寫下悔過書。 這起橫跨川渝的執行案件終于執結,申請人王某更是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太感謝兩地執行干警了!拿著這筆錢,今年是個舒心年了!”
一直以來,江陽區法院深度聚焦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涉民生案件,不斷強化執行舉措,加大執行力度,充分運用府院聯動、雙城協作等“大執行”下的創新工作機制,不斷攻堅一批“骨頭案”,切實兌現當事人勝訴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