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古樹名木是記錄自然生態變遷的“活化石”,是承載民族歷史記憶的綠色“國寶”。3月12日,在第47個中國植樹節當天,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人民法院與翠屏區市政園林管理中心共同舉辦2025年“3.12”義務植樹暨發布《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古樹名木撐起法律保護傘。
2025年1月25日,《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自2025年3月15日起施行,為古樹名木保護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宜賓市翠屏區現有古樹名木191株。此次活動以“法治護綠 守護鄉愁”為主題,聚焦古樹名木保護這一關鍵議題。
上午8時30分,活動在宜賓市合江門廣場啟動。翠屏區法院與區市政園林管理中心負責人分別致辭,表達了對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重視與決心。翠屏區市政園林管理中心與養護責任單位簽訂《古樹名木保護責任書》,將古樹名木保護的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為后續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
“禁止擅自移植、采伐古樹名木;禁止通過挖根、剝損樹皮、過度修剪枝干等方式破壞古樹名木的完整性;禁止破壞古樹名木保護設施、保護標志……”翠屏區法院發布《翠屏區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及濫伐林木及生態修復的典型案例,以“禁止條款+真實案例”的方式敲響法律警鐘,讓群眾直觀認識到破壞古樹名木的嚴重后果。翠屏區市政園林管理中心則發出《古樹名木保護倡議書》,呼吁全社會積極參與到古樹名木保護中來,共同營造愛護古樹、保護古樹、弘揚古樹文化的良好氛圍。
活動現場設置了“法治護綠 守護鄉愁”簽名墻,不少市民紛紛駐足簽名,表達對古樹名木保護的支持。宣傳咨詢點前人潮涌動,兩家單位工作人員向市民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文物保護法》《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城市綠化條例》等法律法規,發放《翠屏區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古樹名木保護倡議書》及法律宣傳手冊,耐心解答群眾的疑問,進一步增強市民的法律意識和保護觀念。
隨后,翠屏區法院與區市政園林管理中心聯合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巡查及普法宣傳活動。兩家單位工作人員前往重點古樹名木所在地,現場檢查養護情況,并為古樹名木掛上“司法保護標識牌”,清晰注明8項禁止條款,讓過往群眾一目了然。
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近年來,翠屏區積極探索古樹名木保護機制,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工作考核,實行“一樹一牌”“一樹一策”“一樹一檔”管護措施,科學制定保護方案,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和電子數據庫,常態化開展巡護體檢,實行動態監測,切實筑牢古樹名木保護生態屏障。“此次義務植樹暨發布《翠屏區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活動,是對前期工作的深化與拓展,旨在嚴格貫徹實施《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凝聚各方力量,推動古樹名木保護向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邁進,堅定不移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翠屏區市政園林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
與此同時,在宜賓市首個市樹市花示范園,義務植樹活動也在如火如荼進行。宜賓市的市樹是油樟,市花是黃桷蘭。翠屏區法院干警、區市政園林和融媒體中心干部職工揮鍬鏟土、扶苗澆水,種下30株黃桷蘭樹苗,為示范園增添新綠。大家紛紛表示:今天種下的不僅是樹苗,更是對綠色未來的期許,也是以實際行動為古樹名木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下一步,翠屏區法院將與市政園林、林業竹業等單位攜起手來,通過‘司法+行政’協同聯動,讓古樹名木這一綠色活化石在全社會的呵護下,繼續見證歲月變遷,傳承歷史文化,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自然財富。”翠屏區法院負責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