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3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白玉縣人民法院阿察法庭緊扣"激發消費活力"主題,于3月13日創新打造"案例驅動型"普法模式,將晦澀法律條文轉化為農牧民"聽得懂、用得上"的維權指南?;顒油ㄟ^"案例課堂+雙語服務+靶向解惑"三維發力,累計發放《農牧區消費維權手冊》等宣傳資料200余份,解答法律咨詢10人次,惠及群眾200余人。
聚焦“案例課堂”,身邊事講透法理情
法庭干警在法庭門口搭建"法治集市",懸掛“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普法宣傳點”橫幅,設置3·15維權案例長廊。精選各縣市法院審結的“蟲草摻假索賠案”“網購藏藥維權案”等5個典型案例,以“案情簡介-法律分析-維權貼士”三步解讀。法官結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懲罰性賠償條款,用“牦牛肉干短斤少兩獲三倍賠償”“網購銀碗材質造假全額退款”等牧民身邊事,詳解消費欺詐認定標準與證據收集要領。
聚焦線上線下, “雙錘”法官傳遞法治溫度
組建“法官+調解員”服務隊,在拉龍措景區、商戶聚集區設立流動宣傳點。針對牧區特色消費場景,重點解析“流動商販家電保修難”“代購冬蟲夏草貨不對板”等12類高發糾紛。設立“酥油茶桌調解角”,現場演示“保留交易視頻”“索要藏漢票據”等取證技巧。
此次普法活動通過“案例教學+長效服務”雙輪驅動,推動消費維權從“事后救濟”向“源頭預防”延伸?;顒蝇F場的商戶說:“這樣的普法活動多一點、傳播得更廣一點,商戶買賣商品、牧民進店購物都更放心了!”
下一步,阿察人民法庭將建立“典型案例-巡回審判-司法建議”閉環機制,針對活動中發現的存在的合同漏洞,適時發布《交易合同示范文本》,為高原特色產業健康發展注入法治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