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法官,感謝你們的理解!讓我家里的事情圓滿結束,我兒子的信用也得到修復,不再背負老賴騙子的罵名,也讓我們一家人深刻感受到執法的正義與溫度。”
案情背景
2024年8月,羅某與陳某因民間借貸糾紛被訴至古藺縣人民法院,法院判決羅某應償還陳某借款17000元。判決生效后,羅某因在外地務工沒有及時履行償還義務,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執行過程中,執行法官通過多次走訪調查,網絡查控等手段了解到羅某名下確無足額財產,且外出無法聯系。隨后,法院干警先后三次前往其戶籍所在地找羅某的父母,了解到羅某的父母近期將為女兒操辦婚禮。通過對羅某父母進行釋法說理,羅某父母主動聯系上羅某,承諾在婚禮完成后會帶羅某來處理該糾紛,誠懇表示“絕不賴賬”。
暖心轉折:法官耐心調解搭橋梁
執行中,執行法官多次與雙方當事人及羅某父母溝通,積極為雙方創造協商和解的機會,一方面勸導申請人陳某理解羅某務工收入不穩定的現實困難,另一方面督促羅某拿出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組織當事人雙方及羅某父母當面或者電話溝通,助力關系修復。最終陳某愿意待羅某家婚宴結束后履行,也同意解除對羅某個人的執行措施。
圓滿執結:父母酒席籌款助履行
羅某家婚宴完成后,兩位老人主動將部分禮金送至古藺法院執行局,款項到賬后,法院第一時間將案款交給申請執行人,該案得到圓滿執結。
法官寄語:法律并非冰冷鐵板,誠信才是化解矛盾的鑰匙,一方面贊賞羅某家庭的擔當,呼吁所有被執行人主動面對、誠信履行、活出坦蕩人生;另一方面應該意識到法律并不是一紙空文,拒不履行是會面臨失信、限高、拘留等懲戒,構成犯罪的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所以要對法律心存敬畏,做一個誠信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