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筠連縣法院依托科技手段,通過微信線上調解成功化解一起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為當事人提供“少跑腿、低成本、高效率”司法服務,贏得雙方當事人贊許。
基本案情:2015年,原告朱某與被告單某甲經人介紹認識后確定戀愛關系,2017年生育一子單某乙,雙方一直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之后,雙方常因生活瑣事產生矛盾。2018 年 11 月,原告攜子離開被告,獨自撫養孩子至今。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原告感到撫養孩子的壓力逐漸增大,已無法獨自承擔孩子生活、學習等日常開支,于是起訴至筠連縣法院,要求判令單某乙由原告撫養,單某甲支付自2018年11月起至單某乙年滿18周歲止的撫養費。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考慮到涉子女撫養糾紛如處理不當,可能會影響親子間的關系,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在得知原、被告均在外地,短期內無法到現場,且單某乙現就讀小學二年級,原告獨自承擔其各項開支確有困難,為了保障未成年子女權利,及時化解矛盾,在征得原、被告同意后,承辦法官當即決定建立微信群,將雙方當事人“聚”在一起,通過線上調解方式開展調解工作。
調解過程中,承辦法官一方面化身法律宣講員,向被告釋明撫養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變身“知心大姐”,向被告述說原告多年來獨自撫養子女的種種不易;另一方面從情理出發與原告溝通,一次性支付大額撫養費對于被告來說確有困難,建議其考慮分期收取。經過承辦法官耐心調解,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該案得以成功化解,既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又化解了雙方當事人目前的困境。
近年來,筠連縣法院努力踐行“如我在訴”的司法理念,充分借助微信、云上法庭、多元調解平臺等數字化庭審開展遠程辦案模式,為群眾提供“指尖上”的訴訟服務,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不斷探索便民訴訟新方式、新做法,最大限度滿足群眾需求,提高辦案效率,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義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