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太熱了,這個地方太陽對著曬,瓦片又不隔熱,夏天簡直沒法過。”在仲春這個季節,鐵大爺已經赤著腳、挽起袖子,滿面愁容地對竇雨法官說道。
鐵大爺今年71歲,原本有兩個兒子,次子已被法院宣告失蹤,現由長子大鐵贍養。鐵大爺原本的戶籍地在富順縣童寺鎮,但老家房屋早于多年前被雨水沖毀,故只能在外租房居住。
舊房屋
2021年開始,鐵大爺就在代寺鎮某面積15平方米的簡易民房中居住。2025年1月,鐵大爺卻將一紙訴狀交到法院,向法院提出了要求大鐵增加生活費和改善居住條件的訴訟請求。
收到訴狀后,竇法官第一時間聯系到鐵大爺,與其進行簡單的交流后,當即決定下鄉實地勘察。平房矮小狹窄,采光極差,基本生活用品擺放后就只剩下極窄的過道面積。鄰居說這間房原本就是房東臨時搭建出來的,“冬冷夏熱”,夏天常看到鐵大爺為避暑而睡在屋外的院壩中。
考慮原、被告血濃于水的父子親情,如果判決結案,不僅達不到案結事了人和的效果,而且會導致父子之間的矛盾激化升級,不利于家庭和睦,于是竇法官決定采用調解方式化解該起矛盾糾紛。
因大鐵人在外地打工,所以首次調解在電話中進行。聽到父親起訴自己,大鐵也有一肚子的委屈,情緒激動地說:“法官,我不知道我給的生活費哪里不夠,我老漢兒還要起訴我。他住在鄉下消費本來就低,房租和水電氣費這些我都是直接交給房東的,醫藥費這些也是我付的……”
“我原來的工作已經丟了,現在只能跑外賣,每月除了還房貸、撫養兩個孩子外,還要贍養老人,經濟和心理壓力都非常大,目前確實拿不出更多的錢來給父親。”在法官的耐心勸解下,大鐵情緒逐漸平穩,講出了自己的現狀。
在溝通中,竇法官發現鐵大爺和大鐵這對父子間極度缺乏溝通:身為父親,鐵大爺不知道兒子原本的工作已經丟了;身為兒子,大鐵也完全不知道鐵大爺日常的生活狀況。要想調解成功,只能重新搭建起鐵大爺和大鐵之間溝通的橋梁。
第二次調解時,竇法官先是采取“背對背”調解的方式分別對鐵大爺和大鐵進行勸解,在父子倆的態度有所松動后,立即組織兩人“面對面”進行交流。經過不懈努力,最終確定了調解方案:生活費不做增加,但重新為鐵大爺租一間房。調解成功當天下午,大鐵就為鐵大爺在原來房子的附近租了一處新居所。
新住處
幾天后,竇法官回訪時,鐵大爺正在收拾房間。新住處寬敞明亮,一共三間房,廚房、臥室、客廳分離,面積比從前大了很多,“冬暖夏涼”,鐵大爺臉上的愁容也一掃而光。他還表示年輕人在外生活確實不易,自己以后會多跟兒子聯系,關心他的工作和生活。
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未來,富順縣法院將繼續堅守為民初心,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守護每一位老人的合法權益、每一個家庭的溫暖和諧,實現真正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敬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