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法院聯合翠屏區林業和竹業局在宜賓市一曼中學校、趙一曼故居舉行“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掛牌暨古樹名木保護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司法+行政+宣傳”,以實際行動宣傳貫徹《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引導宜賓市一曼中學校1300余名師生和趙一曼故居周邊群眾、游客樹立“保護古樹名木人人有責”的法治觀念。
此前,翠屏區法院已于3月12日對外發布《翠屏區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針對全區191株古樹名木提出8條禁止性條款,讓群眾直觀認識到破壞古樹名木的嚴重后果。
宜賓市一曼中學校的兩株古樟樹,扎根校園已有170余年,它們不僅是國家三級古樹,更是鐫刻在校園里的“活歷史”,是生態文明教育的天然課堂。“禁止擅自移植、采伐古樹名木;禁止通過挖根、剝損樹皮、過度修剪枝干等方式破壞古樹名木的完整性;禁止破壞古樹名木保護設施、保護標志……”活動現場,翠屏區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肖必春宣讀《翠屏區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一曼中學學生代表宣讀了《致全體一曼學子的古樹保護倡議書》,倡議大家“做古樹名木的守護者,以青春踐行綠色承諾;做紅色文化的傳承者,以信仰凝聚責任擔當;做生態文明的傳播者,以創新弘揚護綠理念……”。
在林業專家的講解指導下,法院干警、林業竹業職工、學校師生共同為2株古樹培土施肥、澆水灌溉、修枝剪葉,掛上“司法保護標識牌”,并以筆為誓,在法治宣傳橫幅上寫下對古樹名木的守護承諾
“參加了今天的活動,我知道了古樹在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學到怎樣科學保護古樹的知識與方法。今后,我一定要當好古樹名木的法治宣傳員和保護踐行者,為生態環境保護與歷史文化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宜賓市一曼中學校7年級張同學說道。
隨后,翠屏區法院干警、區林業和竹業局職工一行前往趙一曼故居,為宜賓市唯一一株名木楨楠掛上“司法保護標識牌”,并向游客及附近村民宣傳古樹名木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疑問,進一步增強群眾法治意識和保護觀念。據悉,這株高聳入云的楨楠樹,是趙一曼幼時親手栽植,如今樹高30余米,最粗直徑達50厘米,根系遒勁有力,樹干粗大挺拔,樹葉青翠欲滴,猶如烈士的精神代代傳承、歷久彌新。
古樹名木是記錄自然生態變遷的活化石,是承載民族歷史記憶的綠色國寶。近年來,該區積極探索古樹名木保護機制,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工作考核,通過‘司法+行政’聯動協作,實行“一樹一牌”“一樹一策”“一樹一檔”管護措施,常態化開展巡護體檢和法治宣傳,推動古樹名木保護向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邁進,切實筑牢古樹名木保護的生態和法治屏障。
“我們將加強與林業和竹業、市政園林、生態環境等部門的聯動協作,通過行政執法、司法審判、巡檢養護、法治宣傳等舉措,確保轄區古樹名木得到長期有效的保護,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自然遺產。”翠屏區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肖必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