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井研縣法院充分發揮人民法庭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緊扣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主線,立足審判職能,聚焦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需求,傳承“楓橋經驗”,不斷優化鄉村地區司法資源供給,按照“一庭一品”工作思路,持續深化橘、紅、金、綠、粉“五色法庭”工作品牌,不斷優化法治效能,為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研城法庭位于井研縣“百里柑橘、糧油產業環線”核心區域,始終堅持法治護航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先后被評為“全國法院先進集體”“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法院思想政治建設工作先進集體”。
“一紙訴狀,訴不盡鄰里糾葛;一次調解,終化開多年嫌隙。”近日,井研縣法院研城法庭秉承“小事不出村”的“楓橋經驗”工作理念,成功化解一起持續多年的相鄰權糾紛,讓鄰里之間從“對簿公堂”到“握手言和”。 基本案情 “法官,我們實在是沒辦法了......”,年過六旬的老王情緒激動地拿著訴狀和照片來到法庭。法庭干警及時安撫老王的情緒了解事情原委。原來老王家的房子下面是其鄰居小王的房子,兩家房屋僅隔三四米,小王趁老王外出時挖地基致部分圍墻懸空,經鎮、村十余次調解達成協議后,又因老王加固超距再起沖突。 矛盾根源可追溯至多年積怨:作為同宗親戚的兩家曾因竹林地界、排水溝垮塌等問題屢生嫌隙,后因泥土垮塌導致排水系統受阻,暴雨時小王家因地勢低洼嚴重積水。小王不滿老王侵占排水空間且無視其讓地善意,憤而毀壞圍墻地基。 現場調解 馬上入夏,夏天雨水較多,如果不立即解決,老王的住房安全沒有保障。收到訴狀后,法庭干警立即聯系鎮、村,并邀請鎮、村干部參與調解。隔日,法庭干警協同集益鎮人大主席呂春桃等鎮、村干部組織雙方現場調解。調解現場,雙方爭執依舊激烈,法庭干警和鎮、村干部一方面傾聽雙方意見,明確雙方爭議焦點,另一方面,進行面對面普法,講解物權相鄰權、物權保護等法律規定,并組織現場測量引導雙方從法律上明確土地權屬及邊界。隨后,組織雙方背靠背調解,從情、理、法不同層面做雙方工作。經過3小時反復協商,最終達成協議,并組織雙方現場拉線定點立桿明確老王加固的點位、距離等,雙方家屬也為不理智的言語道歉并握手言和。 法官寄語 鄰里之間,遠親不如近鄰。相鄰關系不僅是空間上的毗鄰,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包容。本案中,因地基挖掘引發的糾紛,表面上是土地權屬和安全問題,實則是長期積怨的集中爆發。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調解,雙方能以和為貴,重拾同宗情誼。相鄰權的行使應遵循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切勿因一時意氣而損人不利己。愿每一位鄰里都能在法治的陽光下,攜手共建和諧家園,讓“小事不出村”的理念成為鄉村振興的法治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