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草采挖是高原群眾增收的“金色產業”,但采挖過程中草山地界糾紛、交易合同隱患及生態破壞等問題頻發,為增強廣大農牧民群眾法治意識和安全意識,營造和諧、穩定的蟲草采挖環境,4月17日,康定法院“正義雪蓮”女子審判團隊聯合鄉鎮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門,深入折西鄉鎮蟲草采挖集中區,開展“送法進鄉鎮”專項活動,以“靶向普法+司法服務”的方式,全力護航蟲草經濟健康發展。
以案釋法化解邊界糾紛
宣講中,法官針對群眾關切的草山權屬爭議、越界采挖等問題,結合發生在農牧民群眾身邊的2個典型案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用藏漢雙語的講解方式開展以案釋法工作。“原來持證采挖這么重要,有矛盾不應該私下解決,要采取合法手段捍衛自己的權益……”農牧民群眾紛紛表示,在蟲草采挖期間將做到依法守界、有序采挖。
規范合同防范交易風險
“大家看,這份合同模板里,每一條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中的精髓。我們在簽訂合同時,要約定好蟲草品質、數量、價格、交貨時間、地點及違約責任……”法官用藏漢雙語逐條講解著手中那份針對“口頭協議”“一山二賣”等亂象,制作的《蟲草買賣合同模板》。接著,法官現場演示了欠條、借條的規范書寫流程,指導農牧民群眾如何在合同中約定糾紛解決方式,明確管轄法院等,并解答群眾疑問32人次。
生態保護與安全警示并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守護好這片美麗家園……”為引導群眾規范采挖行為,法官詳細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呼吁大家要保護生態環境,共建美麗家園,并組織了一場“草皮回填示范”活動,現場向群眾示范如何在采挖蟲草后,將草皮小心翼翼地填回原處,確保草原的生態不被破壞。農牧民群眾紛紛表示要將這一環保行為融入日常的采挖活動中。普法宣傳隊還同步發放了防詐騙、防災避險安全提示卡,卡片上圖文并茂,既有生動的案例警示,又有實用的防范技巧,讓群眾在增強生態保護意識的同時,也提升了安全防范能力。
此次活動,康定法院“正義雪蓮”女子審判團隊充分發揮柔性司法優勢,將法律宣講、矛盾化解、生態保護融入基層治理一線,有效預防糾紛、保障群眾權益,為高原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是康定法院深化“楓橋經驗”、踐行司法為民的生動實踐。
下一步,康定法院將持續優化“普法+服務+治理”融合模式,通過在蟲草采挖季設立“流動法治驛站”,巡回提供法律咨詢、立案服務等,推動普法工作常態化,為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貢獻司法力量。(扎西青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