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時能做什么?在富順縣法院“輕刑快辦”機制下,這個時間可以完成5起危險駕駛案件從立案到宣判的全流程。
4月23日,縣法院刑庭法官來到縣交警大隊開展巡回審判,公開審理并當庭宣判2起危險駕駛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交通執法人員及駕駛員代表全程見證,共同感受這場“移動庭審”帶來的司法革新。
這是繼4月22日3起案件30小時極速審結后,富順縣法院“輕刑快辦”機制的又一次突破性實踐,5起危險駕駛案件從立案到宣判平均耗時僅38小時。
三機關深度聯動,構建刑事司法“快車道”
“輕刑快辦”機制運行的核心在于公檢法機關的“化學融合”。針對輕微刑事案件占比高、審理周期長的痛點,富順縣法院聯合公安、檢察機關建立“三機關協同、全鏈條貫通”的“輕刑快辦”機制,著力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構建起“偵查-起訴-審判”全鏈條無縫銜接體系,明確各環節銜接標準,設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證據移送、法律適用等環節的高效順暢對接,為輕微刑事案件的快速辦理開辟了一條“快車道”。
全流程精細管控,48小時速裁成司法新常態
自“輕刑快辦”機制運行以來,富順縣法院組建起專業的刑事速裁團隊,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從受案登記、文書送達,到庭審準備、裁判文書制作,嚴格遵循標準化流水線工作模式,確保每個環節緊密相扣、高效運行。通過簡化庭審程序,去除繁瑣的環節,讓辦案更加簡潔高效;優化裁判文書模板,提高文書制作的效率和規范性。這一系列舉措使得危險駕駛等輕微刑事案件的平均辦理周期大幅壓縮至48小時,較傳統程序提速達70%以上,真正做到了輕微刑事案件專門辦、集中辦、快速辦。
移動庭審進警營,多方監督見證法治力量
此次集中審理,將庭審現場設在交警大隊執法辦案一線,讓交通執法人員和駕駛員直觀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庭審過程中,代表委員們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對案件審理的高效性、規范性進行嚴格監督,并在庭審結束后與審判團隊深入交流,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承辦法官結合典型案例開展普法宣講,詳細闡釋危險駕駛行為的法律后果和社會危害,讓更多人認識到危險駕駛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更是對他人生命和社會安全的嚴重威脅。“審判+普法+監督”的模式,既彰顯了司法效率,又實現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監督全程”的良好效果,讓法治力量得到更廣泛地傳播。
人大代表羅光才在旁聽后表示:“巡回審判到基層、進一線,用典型案例宣傳、教育、引領人,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是法治宣傳的很好形式,同時也啟示我們學法、守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
一名旁聽駕駛員表示:“非常有幸能夠在現場旁聽交通事故巡回審判,這場‘零距離’的庭審讓我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和溫度,也對交通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案件承辦法官張曉說道:“今天在縣交警大隊進行2起危險駕駛罪案件的公開審理,是我們主動走進群眾中開展的法治宣傳,讓廣大駕駛員能夠切實明白自己的駕駛責任、家庭責任以及對社會公共安全的責任,做到‘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構建安全的公共駕駛秩序。”
“輕刑快辦”機制建設作為富順縣法院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是在司法改革道路上的一次大膽創新與積極探索,不僅是對司法資源的優化整合,更是對司法為民理念的生動詮釋。通過“輕刑快辦”機制,當事人平均減少3次往返奔波,現所辦案件被告人均當庭認罪認罰,真正實現“簡程序不減權利,提速度不降質量”。
富順縣法院下一步將繼續深化與公安、檢察機關的銜接配合,暢通完善溝通協調,確保“輕刑快辦”機制更高效順暢的運行,實現公正與效率的同頻共振。 (張曉 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