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寶興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多元協作的基層治理新路徑,以縣綜治中心為依托,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司法力量。
創新調解模式,化解復雜糾紛
2024年,原告鵬達公司因被告某村委會拖欠其工程款13.7萬元多年追討未果,將其訴至法院。 法院雖判決支持其訴求,但在執行中遇到困難。面對這一“堵點”,法院主動延伸司法職能,整合鎮政府、村委會等多方解紛資源,通過“法律+利益平衡”模式,耐心釋法明理,協調制定分期還款計劃,最終該公司主動做出讓步,債務減少至9萬余元,村委會分期予以支付,法院全程跟蹤監督協議履行,確保糾紛實質性化解。 經過此案的有效化解,法院不斷總結類案經驗、統一裁判尺度,有效減少同類糾紛,實現從“個案解決”到“類案治理”的思維轉變,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
聚焦源頭治理,筑牢矛盾化解防線
高度重視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打破“單兵作戰”局限,積極探索“法院+綜治中心”基層治理新模式,通過“前端預警、中端聯動、末端鞏固”的全鏈條參與模式,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2024年,通過訴前調解、司法調解、信訪化解等方式,源頭化解矛盾糾紛92件,辦結信訪案件43件,辦復率100%。 同時,常態化開展院領導接訪、帶案下訪和平時接訪工作,暢通當事人來訪來信渠道,全年接待來訪群眾700余人次,收到和處理群眾來信(包括郵寄訴訟材料)9件次,從源頭化解了各類矛盾糾紛,筑牢社會穩定防線。
強化聯動解紛,提升司法服務效能
不斷加強與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凝聚多方力量,努力實現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就和就地化解。 積極探索與綜治中心的深度協作模式,建立“人民調解+司法確認”“人民調解+案件速裁”等高效解紛渠道,2024年成功訴前調解糾紛362件,司法確認22件,推動矛盾糾紛的早發現、早化解。 同時,優化訴訟服務功能,設置“保全”服務窗口,辦理訴前、執前保全73件,推動新收執行案件同比下降23.96%,切實提升了司法服務效能。
深化法治宣傳,增強群眾法治意識
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宣傳活動,以“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方式,將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 一方面,利用集中宣傳活動和“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活動等普法宣傳契機,開展集中宣傳8次、“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10次,發放宣傳資料400余份,現場答疑200余人次,提升群眾對《信訪工作條例》的知曉率。 另一方面,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置涉訴信訪法治化“路線圖”、審判機關依法依規處理信訪事項“引導圖”,引導群眾依法依規信訪。 同時,通過“法官聯村”機制,推行“一村一法官”制度,提前介入矛盾化解。加強巡回審理,選取典型案件邀請人大代表、村民參加旁聽,以案說法,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
下一步,寶興法院將持續深耕司法為民、“如我在訴”的工作理念,更加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有效銜接社會各方調解力量,切實增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能力。 通過優化司法服務、強化法治宣傳、深化聯動解紛,推動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更堅實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