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清晨,一通普通的快遞電話,在四川省屏山縣龍華法庭蔣唯法官的日常工作中激起漣漪。簽收、打開,一面鮮紅的錦旗赫然映入眼簾——它跨越了1000多公里的山河,從渤海之濱的天津市,風塵仆仆地抵達了巴山蜀水間的龍華。展開錦旗,金燦燦的大字飽含深情:“傾力調解十年怨 熱心為民好法官”。這沉甸甸的包裹,承載著一位當事人長達十余年的心結化解后最真摯的謝意。
千里奔波青絲雪,一紙合同十年痛
時間回溯至2014年,一紙木材買賣合同將津蜀兩地緊緊纏繞。遠在天津的2名原告滿懷希望支付了5萬元定金,最終卻只等來部分貨物,剩余3萬余元貨款與木材一起杳無音信。漫漫十年間,原告無數次往返于巴山蜀水與渤海之濱,愁緒染白了雙鬢。而身在四川的被告同樣滿腹委屈,辯稱木材經營部系與他人合伙,發貨均由現已失聯的合伙人負責,自己也是“受害者”。雙方各執一詞,矛盾日益尖銳,信任蕩然無存,3萬余元的貨款成了橫亙在兩人心頭、橫跨津蜀兩地的一道冰冷鴻溝。
抽絲剝繭尋癥結,云端搭橋破堅冰
面對僵局,承辦法官蔣唯敏銳捕捉到關鍵癥結:癥不在惡意抵賴,而在陳年合伙的糊涂賬與溝通的鴻溝。蔣唯法官化身“破冰者”與“連心橋,通過數十次耐心地與雙方當事人電話溝通,在情理與法理間細細穿針引線——既深切理解原告十年奔波、心力交瘁的苦楚;也體察被告身陷合伙糾紛、有苦難言的困境。法官的真誠與專業,如同涓涓細流,開始融化積累多年的堅冰。最終,一場依托智慧法院建設的“云端調解”在線上開啟,屏幕連接起相隔千里的津蜀兩地,法官居中主持,釋法明理,引導互諒。在法院的權威見證和蔣唯法官的耐心疏導下,積怨得以釋放,共識逐漸凝聚。最終被告當庭通過微信轉賬,將拖欠十余年的剩余貨款退還給了原告!屏幕兩端,十年重負一朝卸下,緊繃的神經終于松弛,一場跨越時空的糾紛,在“云端”圓滿畫上句號。
錦旗無聲訴衷情,司法為民暖人心
案件雖結,情誼未了。當事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最終化作了這面穿越千山萬水、飽含溫度的錦旗。它不僅僅是一面旗幟,更是老百姓對法院工作最質樸、最厚重的認可。錦旗紅艷似火,燙金大字無聲訴說著百姓的心聲。當法官撥通電話致謝,聽筒那端傳來原告激動哽咽的聲音:“是你們把老百姓的難處真正放在了心上!”這面穿越山河的錦旗,不僅承載著一位當事人的由衷感激,更折射出基層法官俯首深耕的初心——將紙上的公平正義,化作百姓掌心實實在在的溫度。
縱隔千里山河遠,司法溫情亦可達
這一面千里郵來的錦旗,紅得熾熱,金得耀眼。它無聲地訴說著司法的力量,不僅能厘清是非曲直,更能穿透時空阻隔,消融陳年堅冰,溫暖百姓心田。它是對基層法官俯身為民、深耕細作的最好褒獎,更是“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誓言在歲月深處綻放的動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