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民事審判職能,訴源治理,化解矛盾。2019年共審結民事案件1628件,同比下降2.22%,結案標的2.46億,同比上升10.54%。
開展訴源治理。傳承“楓橋經驗”,推動建立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引入人民調解委員會及律師調解室第三方調解力量進駐法院,助力解決涉移民信訪問題60余件。強化訴調對接工作,與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司法局、交警大隊等聯合制定訴調對接工作制度,拓寬訴調對接解決糾紛機制的渠道。龍華人民法庭發揮“兩所一庭”作用,調解糾紛37件。新市人民法庭發揮彝調委作用,參與調解糾紛21件。全院收案近十年來首次呈現下降趨勢,同比下降13.20%。四個人民法庭開展指導人民調解50余次。
助力脫貧攻堅。派出16名干警到大乘鎮、龍華鎮10余個村開展一線駐村扶貧工作,并發揮法律專業特長,助力化解山林、土地、贍養等民事糾紛40余起。人民法院能動作用,助力化解涉扶貧糾紛,如去年7月4日,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余湛反映龍溪鄉陳某、秦某夫婦四個子女不贍養老人,但老人堅持不起訴,龍華人民法庭與司法所、派出所組成工作組到富榮等地,向四個子女普法,成功地解決了老人贍養問題。針對貧困地區家庭糾紛高發現狀,創新家事糾紛解決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化解家事糾紛案件219件,調撤率達到65.96%;首次發出人身保護令,有效防范家庭暴力,利用法律手段維護家庭和諧。
保障民企發展。在召集全縣18家民營企業代表充分聽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出臺了依法保障民營企業發展的意見,并主動到企業了解情況,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如成都智源藍海科技有限公司訴石盤工業園區宜賓雅士德紡織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我院分管副院長親自指導調解,經多方協調,成都公司同意免收資金利息近40萬余元,同意其中200萬元延期支付,原告撤訴繼續合作,有效緩建了民營企業壓力。審結業主起訴開發商商品房買賣合同、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共計233件,及時化解了業主與開發商之間存在的矛盾,為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強化民生權益保障。審結勞動、醫療、房屋租賃買賣糾紛等涉民生案件329件,有力保障群眾合法權益。院長親自開展春節慰問農民工,鼓勵民工返鄉創業,快立、快審涉農民工工資81案,審結標的1176.28萬元。加大對困難群眾司法救助力度,對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依法緩、減、免訴訟費6.5萬元。(丁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