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多維度”形成理念。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針對公益訴訟的特點,進一步強化維護公共利益、堅守法律底線,預防懲治并重和保障群眾參與理念,探索建立違法案件生態修復補償等制度。2018年以來,審結3起公益訴訟案件,其中一件為生產銷售假藥罪,判處被告人在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兩件為非法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責令被告人承擔破壞森林資源修復責任,通過個案裁判,向社會傳遞法治精神、價值導向。
二是“多部門”協同聯動。建立信息溝通反饋機制,加強與上級法院及檢察機關溝通與協調,確保案件溝通順暢,信息反饋及時。召開公益訴訟聯席會議制度,有針對性地解決公益訴訟在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判決風險,共同探討執行效果和對外宣傳等方面情況。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加強與環境保護、食品藥品監督、自然資源等部門的溝通,確保信息互聯互通,形成整體合力。
三是“多層次”開展宣傳。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對已審結的3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實行網絡庭審直播,并邀請相關單位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案件審理,及時發布審判信息。強化裁判文書說理,加大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力度。常態化開展法治宣傳,開展官方微信“以案說法”2次,擴大社會影響,提升群眾法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