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安區法院行政庭審理了一起女兒、女婿攜外孫狀告父親、兄弟返還承包地征收補償款的案件。本該安享天倫的被告黃某某在領取了家庭共有的以及屬于女兒黃某甲夫婦及其子女共4人的占地補償款后,未進行分配和返還,被女兒一家告上法庭。
被告黃某某已近90高齡,共育有5女1子,黃某某的兒子將戶口遷移至城區后,黃某某的二女兒黃某甲及其丈夫、子女將戶籍一并遷回了娘家,與黃某某共同生活。2014年,原、被告承包地因建設垃圾場被占用,國家撥付的占地款大部分由被告黃某某及其兒媳吳某某領取,另有部分占地款保管在幺女兒黃某乙處,未分配或返還給原告黃某甲一家。原告黃某甲認為父親偏愛其他姊妹,倍感不公,訴請要求分得和返還其應得的。
調解現場
庭審過程中,被告黃某某因病去世,承辦人按照法律規定通知被告黃某某的繼承人參加訴訟。時值黃某某喪儀期間,其子女等繼承人均在家處理黃某某的身后事,也渴望在此期間將本案及黃某某生前的養老費用處理完畢,挽回姊妹親情。調解過程中,承辦人細心觀察發現,黃某某的子女雖因父親的偏愛對簿公堂,但在面臨失去至親時,那種又怨又痛的情緒難掩。兄弟在面對姐妹的痛哭時陡然的心軟也讓人感動。雖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旁觀者才是明白人。承辦人耐心引導當事人回憶起親人之間相親相愛相助的點滴,讓當事人明白“父愛只有不同,沒有偏頗;親人之緣,有今生難來世”道理。最終,姊妹6人握手言和,都對涉案款項的處理作出讓步,并將父親身后事一并安排妥當。
素來雖有“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的說法,但是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厚重的、無私的。所謂的偏愛,不過是父母根據對子女需求的預判,作出的最適宜的調整,比如給需要勞動力的子女照顧小孩,給經濟拮據的子女以經濟支持。父母之愛,值得每位子女感恩,兄弟之情,貴在珍惜。( 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