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搭建訴非無縫對接平臺,整合多元力量合力化解矛盾糾紛,內江市中區人民法院民事團隊借助“鍵對鍵”線上渠道、巧用“加減法”整合組力,為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注入新動力。近日,市中區法院民綜團隊聯合規劃局、鑒定所通過新媒體平臺調解審結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案。
該案中,原告為某專門承建景觀設計施工公司,被告為某房地產開發公司,雙方經協商,由被告將其開發的樓盤項目中展示區的景觀設計改造及管網安裝發包給原告負責施工。合同簽訂后,原告依約進場施工,并按期竣工。案涉工程經被告及監理單位驗收合格,并由被告委托審計公司對案涉工程先后進行兩次審計。審計公司審計對合同內及簽證部分工程完成審計后,被告遲遲未簽章予以確認。原告以被告未按約付清工程款已構成違約為由訴至本院,要求被告付清尾款并承擔違約責任。
案件承辦人仔細研究卷宗案情,準確歸納案件爭議焦點,考慮到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涉案標的大、本訴反訴交叉情況多,且設計工程造價評估、施工材料質量鑒定,案件審理周期長等特點,希望巧用非訴調解方式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本案中,原被告雙方已經對案涉工程進行過審計,設計施工圖紙也經規劃局備案審查,由規劃局及鑒定所的相關人員參與調解可以提前預判案件走向、核實案件具體情況,同時鑒于正處于疫情防控期間,為保證當事人及相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案件承辦人并沒有通過“面對面”的方式開庭調處,而是聯合市規劃局相關工作人員和工程鑒定中心的專門人員,通過微信遠程視頻群聊的方式完成相關調解工作。在了解案件始發經過,結合雙方調解意愿,整理總結適格調解方案,最終雙方當事人就合同解除、工程款的支付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案件調解審結。
整合多元力量聯動調解,算好“加法”、擴大“調解+”效應,借助“大調解”工作的生動實踐,及時解紛止爭,為優化營商環境注入新活力;借助線上渠道創新庭審,做精“減法”、踐行“便民+”理念,加速訴訟“網絡化”進程,真正體現司法人文關懷,傳遞司法審判溫度。(牛天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