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啟動以來,井研縣法院主動服務,積極作為,確保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的司法服務工作。
架起“橋梁”,提升基層滿意度。合理布局。針對鄉鎮區劃調整后的實際情況,積極謀劃部署,適時調整5個法庭的受案范圍和人員配置,為法庭充實員額法官2名、司法輔助人員2名,做到與鄉鎮區劃調整實現同步到位,平穩過渡。鞏固對接。5個法庭的負責人對調整后的轄區鎮黨委、政府逐一進行走訪,重新確定了糾紛調處聯絡人15人,并向調整后的14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發送《法庭信息通報》1期共45份,確保調整后的司法服務工作無縫銜接。
播撒“陽光”,探索服務新路徑。5個法庭在被撤銷的12個鄉鎮原址設立便民訴訟服務聯系點,張貼上門立案服務聯系電話,依托四川微法院、網上訴訟服務中心等為群眾提供立案指引、常用訴訟文書模板、網上咨詢、聯系法官等線上訴訟服務,因需制宜探索便民新舉措;加大巡回審判力度,出資40余萬購買巡回審判車一臺,發揮“審判110”作用,做到即時受案即時審判,真正做到讓群眾少跑路,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
辦好“講堂”,傳播法治正能量。發揮法庭建在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組建“海棠夢”普法志愿隊,通過走村入戶、發放宣傳單、普法講座等方式,切實推進送法下鄉活動6次;在官方微信、抖音開辟“井法講堂”“井法小劇場”等系列欄目,推送作品12期,拓寬普法宣傳廣度;與調整后鎮、街道辦事處的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定期聯系、結對指導12次,提升調委會成員的調解技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