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廣安市武勝縣衛生戰線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醫務人員和共產黨員,面對疫情,他們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知難不畏,迎難而上,無私付出,始終沖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用行動譜寫新時期醫者的最美篇章。
一、致力于醫學觀察點籌建、指導的戰“疫”先鋒,武勝縣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唐杰文
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隔離的對象都是直接接觸過確診或疑似病例的人員,存在著較大的感染風險,是最靠近“危險”的地方之一;各醫學觀察點前期建設沒有現成的模版,工作都是從零開始,且醫學觀察點分布、籌建數量不確定,工作的艱難程度不確定,時間又異常緊迫,面對這樣的“硬茬”,許多從事專業工作的同志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顧忌,在最需要勇士的時候,唐杰文果斷地站了出來。
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與時間競速,與病魔抗爭,為保證我縣集中醫學觀察點盡早建成使用,自1月22日以來,唐杰文不知疲倦地穿梭在各地之間,切實擔負起觀察點籌建及醫學管理指導等工作,在各醫學觀察點,區域劃分、人員培訓,流程梳理及相關工作制度、規范制定,凡需提供醫療專業技術建議和指導的方面,都離不開他的全程參與和盡心指導,他所有的付出和目標只有一個,確保醫學觀察點高效、有序、安全、穩定運行。
醫學觀察點的日常工作瑣碎而繁重,隨著留觀人員的增多,醫務人員不足,大家都異常辛苦,唐杰文著眼大局,留心細節,為避免交叉感染,經常擠出時間掃房間、做清潔、搞消毒;對留觀人員實行24小時監護,生活上給予關心,情感上充分體貼,使留觀人員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醫務人員的關愛。
自從投入醫學觀察籌建和指導工作以來,唐杰文沒休過一天假,沒時間照顧家人,幾乎是每天都要奮戰到深夜,盡管身體無比疲倦,但通過自己半個月來的努力和付出,在最短時間里規劃并建立起符合標準8個集中醫學觀察點,解決了密切接觸者隔離的相關問題,他覺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二、輕傷不下火線,最美逆行者,武勝縣禮安鎮衛生院醫生鄧春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鄧春燕主要的工作任務是進村入戶宣傳疫情防控相關知識,摸排武漢及疫情高發地區來縣及返鄉人員,并為相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看似簡單尋常的工作,但在鄧春燕看來卻顯得無比重要,且責任重大,不容半點閃失。
2020年2月1日上午,跟往常一樣,鄧春燕早早地駕駛電瓶車到村上開展摸排及體溫檢測等工作,在距返鄉人員家不遠的地方,由于下雨路滑,她駕駛的電瓶車滑倒在地,頓時感覺臉部一陣劇痛,鮮血直流,但她一想到全天的任務很重,且摸排武漢返鄉人員是不容耽擱的大事,她顧不上返回衛生院止血療傷和注射破傷風針,而是忍著傷痛繼續完成本該完成的相關工作。中午回去查看傷口才發現,自己右眼眉毛上面摔出一條口子,縫了三針,鼻梁也被擦傷。
“鄧醫生,你摔得這么重,傷口那么深,你先休息一下,你的工作我們來幫你完成。”“疫情是大事,我負責排查的對象我最清楚,這點小傷不算啥子,大家任務那么重,我自己的工作還是自己做!”面對同事們的關心,鄧春燕這樣回應。下午,她帶著傷繼續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三、忠實履職,戰斗不息的標兵,萬隆鎮合眾村村醫申小平
申小平是一名資深老黨員,1979年加入鄉村醫生隊伍,工作經驗豐富,在2003非典防控時期,他任勞任怨,積極肯干,逐戶上門宣傳知識,較好地完成職責任務。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他坦然而堅定,2003年非典能戰勝,2008年直腸癌挺過來了,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他依然能行。
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任務的時候,申小平剛從武勝縣人民醫院接受完肺部惡性腫瘤第七次化療回到家,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沒有半點思考和推辭,他覺得,一名老黨員,一名醫務人員,在國家面臨重大疫情考驗的時候就應該勇敢擔責,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為了阻止疫情擴散,做到與村兩委無縫銜接,從1月20日開始,他每天堅持對全村群眾開展愛國衛生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知識宣傳,對湖北等疫情高發地返鄉的重點人群一一開展體溫監測和心里疏導工作,直到2月4日,那是他該前往武勝縣人民醫院接受第八次化療的日子,硬是給湖北等疫情高發地返鄉的重點人群做了最后一次體溫檢測才肯入醫院,去住院時他還再三叮囑,一定要安排工作認真負責的同志去接替他的工作,每天都要打電話詢問體溫監測結果如何,有沒有異樣才放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他,以斗志昂揚的精神風貌、頑強拼搏的工作作風,踐行了入黨誓言,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李鎮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