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護航,山青水長。今年的6月5日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巴中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南江縣人民法院聯合共建的巴中市首個古樹名木司法保護基地在南江縣皇柏林管理所石人鋪管護點正式揭牌。
據悉,南江皇柏林與山東曲阜孔府(廟)林、劍門關翠云廊,并稱中國現存三大成片古柏林。現有在冊古柏2157株,其中一級古樹1127株、二級古樹1014株、三級古樹16株,林帶長60余公里,核心區面積達5800余畝,是真正的“活文物”長廊。
揭牌儀式后,南江法院發出首份《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對擅自砍伐、移植、刻劃、釘釘、攀爬、折枝、挖根、剝樹皮等破壞柏木本身及周邊環境的行為予以明令禁止,并公布一批典型案例。同時會同南江縣人民檢察院、南江縣林業局,首次啟用生態環境修復專項公益基金,啟動為期一年的“皇柏林古樹名木修復行動”,通過防腐修補、砌石填土、圍欄保護和支撐加固等措施復壯救護古樹。
該基地集古樹名木保護宣傳、教育及修復職能于一體。巴中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侯斌表示,建立皇柏林古樹名木司法保護基地,能夠很好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保護原則,構建“上下貫通+縱向協同、全域共治”的保護機制,既為公眾獲取古樹名木知識、開展環保活動提供一個學習和實踐場所,也為參與古樹名木保護、治理及生態修復的相關單位和各界人士提供一個學習交流、加強協作的平臺,更是為南江縣兩千余株古樹名木樹立起“司法保護盾牌”。
古樹不語,見證歷史滄桑,林海波濤,共筑生態屏障。下一步,南江法院將在巴中中院的有力指導下,立足皇柏林古樹名木司法保護基地,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作用,出臺《公益訴訟協作實施細則》,發布《聯合保護倡議書》,用好“兩書一函一令”機制,加強古樹名木司法保護,助力打造美麗中國老區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