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那山,穿過那林
最美“警”色就是掩映
在綠意盎然中的那抹藏青藍——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而我們正默默守護著你的全世界。今年年初以來,鄉城公安經過精心籌備,在縣委、縣政府和州局黨委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深耕善治”三年行動計劃為指引,以“防風險、除隱患、降發案、促平安”為抓手,以“生態警務”品牌創建為目標,在圣潔甘孜率先建立全州首個“生態警察林”,打造以“黨旗紅、警察藍、生態綠”為主基調的森警特色品牌,賦能平安鄉城建設提檔升級。
這一年,鄉城公安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工作理念,弘揚生態文明,積極探索生態警務新模式,全力維護生態資源安全,在蔥蔥郁郁的警察林里種下一棵有色彩、有旋律的“生態樹”。
“樹”是紅色的
文化融合·培植信念之樹
深耕善治,鄉城公安一直在勇毅前行。近年來,鄉城縣公安局按照省公安廳《全省公安機關推進“深耕善治”三年行動計劃》以及甘孜公安“12357”總體工作思路,以“創新生態警務為品牌、推動深耕善治為手段、筑牢生態屏障為目標”,結合轄區實際,歷時近一年精心打造出了全州首個生態警務宣教基地暨聯勤共治中心,并順利通過甘孜州公安局工作組的驗收,成為全州南路片區首個“深耕善治”警務品牌創建工作掛牌觀摩點位。
據悉,今年以來,按照州公安局黨委對“深耕善治”創樹年工作的安排部署,鄉城縣公安局高度重視,積極響應,高位推進,專門選取電影拍攝地《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處為觀摩點位打造地。先后共投入資金40萬元,高位創建生態宣教基地暨聯勤共治中心和生態旅游警務驛站。該中心的建立是集觀摩、宣教、打卡等多功能于一體,系全州首批具備此類綜合功能的深耕善治警務品牌觀摩點。同時還分為:生態印象、生態宣傳、生態文創、生態要素、生態警務、生態聯治、生態案例、生態榮譽、生態保護9大版塊,是鄉城縣乃至整個甘孜州首個生態警務“人與自然”實景式、沉浸式體驗地。
“該中心的建立旨在通過宣傳,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生態觀和發展觀。以講述生態保護的感人故事、展示破壞生態的嚴重后果,激發公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初衷。通過聯動共治,形成生態平安共同體,推動全社會共同保護、愛護秘境香巴拉獨有的凈土生態環境。”鄉城縣公安局長鄒雪紅表示,今年國慶期間,生態警務宣教基地暨聯勤共治中心初具影響力,吸引了不少游客和縣在校師生到此參觀打卡。
下一步,鄉城縣公安局將陸續邀請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共同感受鄉城公安生態警務創建之路,同時也將舉全局之力將生態警務宣教基地暨聯勤共治中心打造成一張具有鄉城本土特色的宣教基地名片。
“樹”是正直的
守護無聲·保護綠色之本
今年以來,鄉城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以開展“昆侖2024”等專項行動為抓手,充分發揮“林長+警長”協作機制,與林業、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協調聯動,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
在2024年在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鄉城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成功破獲一起非法采礦案,被四川省公安廳評為打擊生態環境資源安全犯罪經典案列。
【基本案情】2024年6月,鄉城縣公安局根據工作中發現線索,成功破獲洛某等人非法采礦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扣押景觀石540余噸。經查,2024年3月以來,犯罪嫌疑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辦理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租用裝載機、貨車等機具,擅自在鄉城縣某河道內非法開采景觀石1600余噸,以貨運方式對外銷售牟利,經鑒定非法開采的景觀石屬閃長玢巖、安山巖礦石,涉案金額70余萬元。
【典型意義】景觀石以其獨特的形態、質感和色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該案案發地屬于生態保護區域和長江流域,犯罪嫌疑人在河道內大肆盜采景觀石,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和河道水利重大風險隱患。
該案的成功偵破充分彰顯了鄉城公安打擊環境資源犯罪的堅定決心,發揮了打擊一起,震懾一片的作用,有力維護了國家礦產資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為守護綠水青山、推進美麗四川建設貢獻了鄉城公安力量。
“樹”是長青的
回歸自然·尊重生態之美
鄉城縣有植物種類615種,樹木種類50余種,以杉、松、柏、樺、楊為主,珍稀瀕危植物有金錢鎖、長苞冷杉、海菜花、延齡草等。縣境內中藥材資源豐富,有蟲草、貝母、黃芪、秦芄、黨參、丹 皮、桃仁、甘松、雪山一枝蒿、獨一味、 黃苓及藏醫藥用的多種名貴藥材。
為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實效。在今年的第46個植樹節來臨之際,鄉城縣公安局積極聯合鄉城縣檢察院、鄉城縣法院帶領涉及盜伐林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4名違法行為人,在該縣涉案林區積極開展補植復綠活動,補植的苗木主要為高山松,苗木400余株。
活動現場,50余名公安、法院、檢察干警和補植復綠責任人在縣林業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揮鍬培土、扶苗填坑。大家揮動鋤頭,清理雜草,挖好土穴,一排排樹苗按照規劃栽入土地,落地生根,在和煦暖陽的照耀下,愈發顯得生機盎然,為美麗的春景添加了一絲絢爛的青色。
補植結束后,各參與部門賡即向相關責任人進行法治教育,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具體案例,釋明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及其后果,推動形成全民共抓大保護意識。“補植復綠”機制作為修復性司法實踐的亮點舉措,既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審判政策,懲罰了犯罪,又使受損生態得以恢復。
此次補植復綠活動是鄉城縣公安局首次依托“生態警察林”開展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野外回遷工作通過此次補植復綠活動,有效維護了轄區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的動態平衡。實現了“挽救一個人,恢復一片林,教育一群人”的警示教育意義。
“樹”是有聲的
普法宣傳·共唱和諧之歌
森林資源是自然贈予我們的瑰寶,文化傳承的載體,蘊含著生命的堅韌與力量。今年9月,由鄉城縣公安局牽頭聯合鄉城縣林草局和全縣鄉鎮在全縣林區積極開展“保護古樹名木·守護綠水青山”為主題的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
通過現場交流、圖片展覽、科普宣教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古樹名木保護知識和政策法規,挖掘古樹名木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讓廣大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古樹之美,讓保護古樹名木成為全社會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此外,依托“生態警務宣教基地暨聯勤共治中心”普法宣傳基地,積極組織了一系列“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主題普法宣傳教育活動,通過以案普法、以案釋法,讓全社會關注、參與、支持生態保護工作。
下一步,鄉城公安將持續認真學習貫徹上級部門關于深化生態警務相關部署要求,結合轄區生態環境實際,把日常工作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者”。
和諧生態是不變的話題
綠色發展是永恒的追求
這個冬天我們以“藏藍”添“新綠”
愿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花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