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時期,隨時有發生大氣污染的風險,為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內江市東興區“五舉措”做好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加強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對。嚴格落實涉氣工業企業應急減排措施,水泥、包裝印刷、磚瓦窯等行業共23家重點工業企業實施限產措施,環保、經信等部門加大對轄區內企業的執法檢查力度,確保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措施落實到位。加強施工揚塵、道路揚塵等污染源的規范化管理,在建工程嚴格做到“施工現場圍擋率、進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蓋率、場地灑水清掃保潔率、密閉運輸率、出入車輛清洗率”六個百分百。
加強“車油路”綜合整治。以區環保委名義印發《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及重點任務,劃分各部門職責,要求將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年度和終期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各單位打贏藍天保衛戰成效考核(考核分值3分),對重點攻堅任務完成不到位、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失職失責的,依紀依規嚴肅問責。按照“環保取證、公安處罰”的執法模式,交警落實警力配合生態環境部門,采用便攜式設備對道路行駛的柴油貨車攔停后進行尾氣抽測,共計檢測柴油貨車210余臺,非道路移動機械10臺,罰款800元。
淘汰落后產能。根據東興區《2020年度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結合前期摸排工作,東興區楊柳健宇機磚廠,該企業30門輪窯生產線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淘汰類,按照計劃退出時間,企業于2020年底前淘汰拆除現有30門輪窯生產線。
加強揚塵管控。成立聯合執法隊伍,對城區在建項目工程工地、建筑垃圾及散裝建材運輸行為進行執法,要求工地完善進出口道路保潔設施,規范建筑垃圾運輸車,對帶泥上路、拋灑滴漏問題及時查處。開展321道路揚塵治理。印發《國道321線內江市東興區城區段環境整治工作長效機制》,成立由區委常委、總工會主席蘭武,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洪亮,區政府副區長蘇宗波,區政府副區長李可為,區政府副區長、區公安分局局長梁穩為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國道321線內江市東興區城區段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相關職能部門職責。
2020年10月以來,各個部門按照要求每天堅持巡查,并在10月29日下午由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各部門開展了一次聯合巡查。10月開展巡查以來,累計出動車輛24臺次,人員70多人次,巡查了18個點位,發現問題10個,已整改完成3個,查處貨車超載違法80余起,累計罰款144500元。在建工地嚴格做到“六個百分百”,收到良好的整治成效。
開展秸稈禁燒專項整治及綜合利用工作。疏堵結合,實現綜合利用。拓寬秸稈綜合利用渠道,及時將秸稈粉碎還田,從而實現秸稈綜合利用,從源頭上杜絕秸稈焚燒隱患,自覺抵制焚燒行為。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秸稈禁燒氛圍。東興區將秸稈禁燒宣傳作為禁燒工作的突破口,區、鎮、村、組四級聯動開展大規模禁燒宣傳工作,利用村廣播、宣傳車、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群眾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多角度宣傳,讓秸稈禁燒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不敢燒”“不想燒”“不用燒”的良好氛圍。區級5個督查專項小組不間斷、全覆蓋的進行秸稈禁燒巡查,及時發現并制止秸稈露天焚燒現象,區環保委辦公室不定期對巡查情況進行通報。
2020年,東興區秸稈產生量為46.5萬噸,可收集量36.8萬噸,秸稈綜合利用量33.2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為90.2%,對焚燒秸稈行為共計批評教育942次,東興生態環境局共立案17起,共計處罰0.85萬元。(蔣 榛 四川法制網 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