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6歲的陳金玉和70歲的張明枝既是鄰居,也是好姐妹,她們都家住內江市中區玉溪街道新華路社區的西二巷一號,也就是內江城區供電公司家屬宿舍樓。2月22日,正值農歷牛年正月十一,16:00,陽光明媚,陳金玉和張明枝等家屬樓的七八個姐妹邀約在一起,坐在西二巷一號院里一邊擺談著家常,一邊享受著春天溫暖的陽光。
“小區的變化太大了,你看嘛,門口不僅修建了公共廁所和垃圾庫,一百米外的那片空地,還新建了一個建身場所,年前安裝了不少健身器材,我們茶余飯后都愛去那兒鍛煉鍛煉身體,如果去晚了,還得排隊等候,因為忙著健身的鄰居太多了。”說到自己居住的小區最近出現的變化,性格開朗的張明枝大媽一臉的笑哈哈。
巷道口安裝了路燈,樓梯間新換了扶手,附近一些居民樓院還新修了化糞池,疏通了陰陽溝,等等,這些細小而真實的改變,都讓陳金玉大媽看到眼里,記在心頭,其中:一個細節讓她覺得這樣的改變很接地氣,體現出了街道和社區干部對居民的一種人文關懷:“我們西二巷很多都是建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家里基本上都沒有安裝抽水馬桶,這對老年人來說很不方便。小區新建的公共廁所不僅衛生搞得好,還安裝了新的坐便器,解決了老年人因為腰腿原因有時蹲不下去,蹲坑久了又站不起來,容易出現頭昏眼花,摔倒在地的問題。現在好了,老人入廁方便了,也解決了子女們的后顧之憂,大家都說這樣的老舊院落改造是用了心思的,沒有搞花架子,讓我們感到非常實用和溫馨。”
82歲的蔡水仙老人家住新華路社區東三巷,那里也屬于老舊院落的改造范圍,家門口的道路以前坑坑洼洼,如今硬化了,變成了水泥路面,家里的水表和氣表正在分拆,改成一戶一表,而不像以前那樣“一個總表打伙用,大家扯皮亂哄哄。”因此,盡管今年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蔡大媽那兒都沒去,但她覺得今年的新年過得特別的不一般:“現在出門,看到到處都打掃的干干凈凈,住在小區里的人,個個也都講究衛生,愛護環境,大家相處和諧,要我說啊,這樣的日子才叫一個幸福美滿!”
據玉溪街道新華路社區黨委書記姜維斌介紹,新華路社區涉及到的老舊院落工程主要集中在西二巷和東三巷的3個點,涉及到與此相關的460多戶居民,共計1300余人。“老改工程”在2020年10月進場之前,社區根據轄區居民的實際需求,采取了由下至上的設計方案,派出社區干部、網格人員及小區自管委成員主動上門,換家挨戶聽取和收集居民對于改造工程的建議和意見。這樣一來,我們社區最終形成的設計方案充分尊重了老百姓的訴求和意愿,從而深受居民喜歡。
總之,作為社區來說,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把好事做好,把實事做實,不搞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杜絕以前“政府花了錢,百姓不滿意”的事情再發生。
據悉,整個玉溪街道下屬5個社區的老舊院落改造工程多達10余處,隨著農歷新年的即將結束,所有“老改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也將接近尾聲。(周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