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赤水河魚類多樣性,筑牢長江上游漁業資源重要生態屏障,近日,貴州赤水、四川合江兩地法院聯合赤水檢察院、水務、農業農村等部門,在赤水市切角埡漁政碼頭聯合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向赤水河投放4萬余尾中華倒刺鲃,對河域生態環境開展補給性修復。
增殖放流活動后,兩院干警前往貴州省首個跨省司法協作生態修復基地——“長江上游跨區域司法協作生態修復基地”暨“赤水河流域司法協作生態修復實踐基地”進行參觀學習交流。
據悉,這些魚苗為赤水市人民法院辦理的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當事人履行生態修復賠償義務的魚苗。聯動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并非首次,去年4月,赤水合江兩地也聯合開展了增殖放流活動,針對近兩月審結的非法捕魚案件對漁業資源造成的影響,根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出具的評估報告,以補償性魚類放流的方式,放流中華倒刺鲃魚苗6萬余尾,對被破壞的魚類資源進行生態修復。
近年來,合江縣人民法院立足地處川渝黔三省結合部、長江赤水河交匯的區域優勢,攜手周邊法院開展跨區域環境資源保護,形成“協議+基地+合作”三位一體的跨區域協作模式,在與周邊法院簽訂司法協作協議的同時,積極開展巡回審判、普法宣傳、增殖放流等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活動。2018年以來,被告人履行補種樹苗3700余株、增殖放流23萬余尾。
(丁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