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川鄉城:鄉城縣人民檢察院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檢察職能 用心用情用力守護綠水青山

        來源:鄉城縣人民檢察院 作者:青文珍 發布時間:2023-08-15 11:06:11

        近年來,鄉城縣人民檢察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縣委和州院的正確領導下,以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為抓手,緊緊圍繞全州推進生態法治建設、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戰略部署,扎實開展生態環境檢察工作。

        一、以辦案為中心,專項帶動,助推生態環境全域治理

        鄉城縣人民檢察院以“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活動為抓手,主動服務“鄉村振興”“全域旅游”“全域無垃圾”等戰略部署,開展水、土地、動植物等自然資源保護,推動生態環境源頭治理。通過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向縣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等方式,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職。五年來,我院辦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78件,向69個相關單位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公開聽證2次,為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鄉城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共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7件,向民事侵權責任人追償生態修復費3萬元, 判罰復種植被370株,加大了對破壞生態環境犯罪的打擊力度;通過向10鄉鎮公開送達檢察建議,督促清理垃圾20余噸,有效整治了鄉鎮村周邊環境臟亂差現象;針對我縣境內污水直排河道等污染環境問題向行政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8份,督促行政機關對全面排查,河道污染問題得到及時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果和社會效果。

        1692068814898.jpg 

        二、健全機制,強化聯動,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鄉城縣人民檢察院在開展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中,創新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機制,因地制宜打造生態檢察工作特色,提升運用法治方式保護生態環境的能力水平。

        1692068833148.jpg

        加強內外聯動,織好生態檢察工作機制“守護網”。我院將生態檢察工作作為全年檢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定期聽取生態檢察工作匯報,及時解決實際問題,推進工作深入開展。一是建立檢察長負總責、主管副檢察長親自抓、負責檢察團隊具體抓、各部室協作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組建“凈土田園”公益訴訟辦案團隊,整合全院力量參與辦理生態環境案件。二是整合內部資源。加強內部協作配合,積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機制優勢,促成公訴與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多部門信息共享,五年來,刑事檢察部門共向公益訴訟檢察部門移送公益損害線索14條。三是加強外部協作。構建“檢察+行政”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治理模式,與得榮、巴塘、云南香格里拉簽訂協作機制1份,打通地域壁壘,共同保護長江上游、金沙江流域,變“各自為線”為“共建共治”;招募聘請5名“益心為公”志愿者,參與案件研討、公開聽證等檢察辦案活動,共繪生態保護“同心圓”;實行外聘檢察官助理制度,提供業務咨詢、協助辦案,目前,已聘任5名行政機關專業骨干擔任我院特約檢察官助理。四是于今年6月制定并向社會公布了《鄉城縣人民公益訴訟線索舉報獎勵辦法》(試行)向社會各界收集公益訴訟線索,目前收到有效線索4條,兌現線索獎勵金800元。

        用好檢察建議,打好檢察藍保護生態綠“主動仗”。樹立“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的最佳司法狀態”理念,在公益訴訟辦案中充分運用黨領導一切這個最大的政治優勢,積極有力促進行政機關發揮訴前糾錯作用,以磋商或者檢察建議等非訴方式督促、協同行政機關開展前端治理,所辦案件均在訴前環節得到解決。對于辦案中發現的非法采砂、垃圾污染、污水直排河道等環境污染問題及隱患,及時向相關單位發出檢察建議43份,督促糾正違法行為,修復了生態環境。

        1692068880646.jpg

        持續跟進監督,唱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重頭戲”。“回頭看”作為“規定動作”嵌入公益訴訟全過程,努力讓受損公益得到回復。堅持實地走訪,對案件辦結后環境損害是否消除或減輕、生態修復措施是否啟動等進行綜合評估,五年來,通過實地察看、走訪調研、聽取意見建議等方式,開展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的整改落實評估51次,其中邀

        1692068905943.jpg

        請“益”心為公志愿者、職能部門就生態環境類公益訴訟案件開展“回頭看”4次,邀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參與聽證2次,共商討解決之道。

        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完善生態修復機制。堅持將恢復性司法理念引入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踐,在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的同時,積極引導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的“違法者”通過繳納資源損害賠償金、補植復綠等方式修復生態環境,努力把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損失降到最低。如在辦理洛某某盜伐林木案中,經審查核實,澤某某共砍伐高山松、云杉、冷杉共29棵,蓄積共計65.5367立方米,為恢復被破壞的植被,要求其本人及家屬補植高山松145株,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

        三、以預防宣傳為重點,營造保護生態環境良好氛圍

        1692068927136.jpg

        緊緊圍繞服務我州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集中力量參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依托支部結對共建、主題黨日、農民夜校等主題活動,通過集中宣傳、下鄉走訪、重要時間節點專題策劃、典型個案釋法說理等方式,深入鄉鎮、學校開展生態環保普法宣講活動30余次、現場咨詢200余人次,著重宣傳生態犯罪、生態保護和環保法規知識,提升了群眾生態法治意識,營造了推進公益訴訟的良好氛圍。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下一步,鄉城檢察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認真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忠實履行檢察職責,努力開拓生態檢察工作新局面,為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鄉城貢獻檢察力量。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绵竹市| 冷水江市| 漯河市| 六盘水市| 封开县| 麦盖提县| 浦北县| 左云县| 罗源县| 屏东县| 华安县| 三明市| 三门县| 海伦市| 芮城县| 陵川县| 稻城县| 渝中区| 台前县| 辽源市| 普兰县| 苍南县| 林口县| 手机| 鹰潭市| 竹北市| 花垣县| 吉林省| 平顶山市| 万全县| 湘潭市| 贺兰县| 宝清县| 常宁市| 宁陵县| 定结县| 介休市| 城步| 伊春市| 集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