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經營的火鍋店生意咋樣?”
“疫情過后,這一年生意還將就。”
“用的啥子燃料?”
“你看嘛,我用的是罐裝液化石油氣。”
“哎呀!你這個罐罐都銹成這個樣子了啊!”
“放心嘛,莫得事。”
“安可燃氣體報警裝置沒有?”
“啥子報警裝置?沒聽說過開個火鍋店還要安裝啥子報警裝置。”
……
9月1日,新《安全生產法》正式施行,第二十六第四款規定:“餐飲等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燃氣的,應當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為了加強餐飲場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內江市中區人民檢察院開展了餐飲場所用氣安全專項監督活動。
燃氣安全事故隱患不容忽視
秋去冬來,火鍋、羊肉湯等美食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絕不能忽視燃氣安全事故隱患。餐飲場所空間密閉、人員聚集,燃氣一旦泄露,極易發生爆炸,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市中區檢察院以新《安全生產法》施行為契機,對全區10個鄉鎮(街道)的餐飲場所用氣安全進行了抽樣調查。被調查的40余家使用燃氣的餐飲店僅有3家安裝了可燃氣體報警裝置,且未保障其正常使用。調查中還發現,部分使用燃氣的餐飲場所存在液化石油氣罐銹蝕、滅火器未按規定檢驗或不能正常使用等問題。以上種種,反映出餐飲店經營者普遍缺乏用氣安全意識。對此,不少經營者如此回答:“天然氣安了就行,煤氣罐送來就用。我們對燃氣使用過程是否安全不夠重視,更別說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了。也沒有行政機關來督促我們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
該院認為,開發區管委會、應急管理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等12家單位可能存在怠于履行對轄區內餐飲場所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職責,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經檢察長批準,該院于10月20日對上述單位未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立案調查。
生銹罐罐集中堆放
廚房空間較為密閉 堆放生銹罐罐
監管缺位滋生安全隱患
餐館經營者:“檢察官,我確實不曉得餐館使用燃氣要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鎮上也沒來宣傳過。”
某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對餐飲場所,我們一般只檢查食品安全,還沒咋個檢查用氣安全,不是很清楚相關規定。”
某行政機關分管領導:“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應急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鄉鎮(街道),職責不清晰、分工不明確,未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辦案人員聽經營者介紹情況
該院主辦檢察官:“行政機關對其法定職責認識不到位,對餐飲場所用氣安全不夠重視,存在推諉扯皮現象,疏于宣傳教育,怠于監督檢查。檢察機關辦理安全生產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就是要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加強對餐飲行業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消除燃氣安全事故隱患,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公開聽證凝聚公益保護合力
11月5日,市中區檢察院組織召開安全生產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公開聽證會,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5人作為聽證員參會。
舉行公開聽證會現場
會上,該院主辦檢察官介紹了案件的情況和需要聽證的問題。被監督行政機關對其工作職責和餐飲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了說明。
經討論,聽證員一致認為,被監督行政機關怠于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一致同意該院提出檢察建議。聽證員對該院依法履行公益監督職責,督促行政機關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檢察機關以聽證方式審查案件,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有利于社會各界了解和支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形成公益保護的共識和合力。聽證員還建議被監督行政機關加強部門協作、加強宣傳教育、加強技術指導、強化監督檢查。
被監督行政機關代表表態:“檢察機關指出了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有利于我們改進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我們完全接受。會后,我們將迅速開展餐飲行業用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切實消除燃氣安全事故隱患。”
該院辦案人員表示:“檢察機關開展餐飲場所用氣安全專項監督活動,目的是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增強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意識,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目前,該院已向被監督行政機關送達檢察建議書,并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落實整改措施。(王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