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梓在昭覺”,是朱強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寒梓”是朱強的微信昵稱,從2018年到昭覺縣博洛鄉書你子村擔任“四治”專員,開展扶貧工作后,他就在個人賬號上記錄著扶貧路上點點滴滴的變化與發展。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公眾號的腳步,看看這兩年多來的扶貧歷程……
初到昭覺學語言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span>
朱強,男,漢族,中共黨員,1981年11月出生,四川省漢王山監獄辦公室二級警長,掛任昭覺縣博洛鄉綜合幫扶工作隊副隊長、書你子村“四治”專員。
2018年,初到昭覺縣書你子村的朱強,由于不懂彝語,與當地百姓交流不暢,多數時候基礎資料、數據基本靠本地干部當“二傳手”。但朱強不是個等靠要的性子,跟著當地村干部和會普通話的小朋友從“卡莎莎(謝謝)、瓦幾瓦(好得很)、茲莫格尼(吉祥如意)……” 等常用彝語開始學,晚上空閑的時間還要照著白天標注的拼音筆記反復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多下來,簡單的日常對話是沒問題。
扎根昭覺扶群眾
對群眾真心,他也會報以真情?!?/span>
村里群眾由于教育受限,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大多都不識字,很多法律法規不清楚、不明白,要是單純的發放宣傳資料給他們,他們看不懂也理解不到位。怎樣用老百姓能接受,能認可的方式去宣講政策法規是朱強思考的地方。
擺龍門陣是四川人茶余飯后最常見的消遣方式,一個背包、一頂帽子是朱強出門的必備裝備,書包裝干糧資料,帽子防曬防雨,就這樣他上山下鄉、深入田間地頭,與當地群眾打成一片,“磨素億廳義巴(家里老人些都好嗎)?最近地里的土豆長得如何……”在拉家常嘮嗑中,朱強將禁毒防艾、控輟保學、計劃生育、森林防火等重點工作和法律法規通俗易懂,簡單明了融入其中,潛移默化的提高群眾知法懂法常識。
村里的社區康復人員阿西某某由于身患重病,腿腳不便,不能自己到社區戒毒康復中心和派出所進行報道打卡簽到,朱強就上門入戶,手把手的指導阿西某某在索瑪花APP上簽到、學習、打卡,完善其相關資料。為讓阿西某某更好的融入社會,朱強還針對性解答其殘疾證、結婚證、戶口辦理等政策困惑。
同時,朱強還積極推送管理服務信息、禁毒戒毒政策、案例和法律常識上千條;組織發動群眾參加博洛鄉6.26禁毒宣傳工作及禁毒盟誓等群防群治工作;不斷提高管理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和覆蓋面。
扎根昭覺的朱強,用真心換真意,當地群眾把他當自己人,還將家里種的土豆送給朱強,看著群眾淳樸的笑容,朱強不忍拒絕,總是用市價算給鄉親,既接受了鄉親對他的感謝,也不讓他們破費,更加緊密了他和昭覺的情意。
深耕昭覺助脫貧
要致富先示范,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span>
昭覺盛產核桃、花椒、土豆等農產品,但由于地遠山高、交通不便,產品沒辦法打響和推廣出去,為幫助群眾打開銷路、致富增收,2018年9月,朱強和所在的扶貧工作隊通過多方努力,成立了全鄉第一個合作社——“新彝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以此為依托,在省局開展“以購代捐”工作中,助力群眾銷售農產品10余萬元。
昭覺山多地廣,群眾普遍有養殖雞的經驗,朱強通過前期實地調研,并和當地政府的積極對接溝通,將宜賓“跑山雞”養殖項目引入書你子村培育,并整合了25畝山林新建生態養雞示范基地一個,培訓技術骨干6人。去年養雞場通過以購代扶銷售7萬余元,貧困戶戶均純收入增收100余元,極大的激發了群眾的致富熱情和信心,拓寬了致富道路。
熱愛昭覺勇堅守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土豆燒肉真香。——寒梓
由于昭覺海拔高,紫外線強,長期在田間地里往返工作的朱強露在外面的脖子、手臂經常被曬紅腫蛻皮,一出汗就火辣刺痛,但朱強卻笑稱:“這點苦算啥,工作干好才是真”。在昭覺的日子里,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經常只能自己燒火做飯,這讓他練就了一手的好手藝,柴火一點、鐵鍋一架、大火翻炒,土豆燒肉的香味四溢,讓辛苦工作一天的身體被妥帖安撫。
今年以來,他只回家過兩次,每都來去匆匆,他也想家,但昭覺的群眾還需要他,每每想到此,他前進的腳步就更加堅定。
在同事和群眾眼中,朱強是一個熱情正直、親切有愛的共產黨員、監獄警察、扶貧干部,他用堅守的心、熾熱的心,在昭覺這片美麗的土地上踐行著初心、勇擔著使命。“寒梓在昭覺”的故事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