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提升教師的心理資本,培養教師的幸福能力是關系教育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因為教師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其個人職業狀態,更對學生健康成長有著深遠影響。2024年8月26日-27日,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四川省領軍學科教師培養人選、四川省李明名師工作室成員、仁壽縣政協心育委員工作室召集人、四川省仁壽中學李東老師應邀走進涼山州為鹽源縣干海中學、鹽源縣龍塘鎮小學、鹽源縣民族小學和鹽源縣藤橋小學的老師們帶來了主題為《推開教師幸福的三扇門》、《學校心理工作及心理危機的識別與干預》、《用積極心理學推開教師幸福之門》的心理健康系列講座。
《推開教師幸福的三扇門》
講座中李東老師從自身工作經歷出發,結合具體的案例,闡述了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重要性,并從理念之門、方向之門、方法之門進行具體解說。
第一扇門:理念之門
李老師通過改說龜兔賽跑,告訴我們工作時要帶著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充分運用環境,采取有效的方法,通過調整狀態來改變心態,獲取職業幸福!
第二扇門:方向之門
李老師采用觀看視頻,做游戲的方式告訴老師們工作時應該要有方向。在工作中,增強自我認識是幸福的基礎,牢記初心是自我幸福的方向,職業規劃管理是教師發展的方向。
第三扇門:方法之門
李東老師利用實驗告訴老師們對于壓力與負面情緒要及時自我覺察,采用適當的方法和途徑表達,讓身體成為情緒和壓力的通道而非容器,真正實現表達即療愈;溝通是教師幸福的必要能力,有效溝通首先要看見對方的感受,其次要了解對方的想法,最后才討論解決的辦法,做到眼中有人,而不是眼中只有事,在溝通過程中,積極傾聽很重要、適度共情很關鍵、好好說話是潤滑劑;要用積極心理學看待工作與生活。
整場講座,李老師用聊天、講故事、看視頻、分析案例、提問題、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激起老師們聆聽、學習、思考的欲望。老師們也通過暖身活動和游戲積極參與體驗,更好地理解了講座內容。講座完成后很多老師表示本次講座受益匪淺,找到了方向,掌握了幸福的方法。
《學校心理工作及心理危機的識別與干預》
學生心理工作重在預防,在于平常的育人育心工作中,對于心理危機的識別與干預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具備的能力,教師可以從學生言語中、行為上、生活中去發現危機事件的警示信號。
李東老師在《學校心理工作及心理危機的干預與預防》講座中,從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咨詢理解的誤區、學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的心理輔導技術、班級團隊建設、生命教育、中小學生危機的識別、干預與處理流程等方面給參加培訓的教師做了講解,讓教師清楚地知道了在工作中遇到此類情況應該如何做。
《用積極心理學推開教師幸福之門》
李老師從案例引入,引發教師們思考,接著通過調查引出幸福心理學的內容,讓老師們知道幸福是可看見,可測量的,知曉幸福五要素,才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從五個方面去培養自我幸福的能力。李老師引導老師們從正確的自我認識,良好的自我關照,不斷的自我成長和擁有心育工作能力等幾方面開展了用積極心理學推開教師幸福之門的講座。
講座中李老師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專業的理論知識,結合具體生動的案例,引領教師們開啟職業幸福,找到心育工作方法,為教師自我認識、自我發展,不斷超越引領了方向,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助力校園和諧發展找到了著力點。
本次李東老師送教涼山州,通過對學校心育團隊指導,講座培訓等活動充分體現了名師專業引領和示范作用,為我輻射帶動我省心育工作更上一層樓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