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內江市中醫醫院急診科的走廊里,時間仿佛被按下快進鍵:急救車的鳴笛聲、監護儀的警報聲、匆匆奔走的腳步聲交織成生命的戰歌。這里是離生死最近的“前沿陣地”,而帶領團隊日夜鏖戰的,是急診科護士長袁吉。從業二十五年,她以專業為矛、以仁心為盾,在瞬息萬變的急救戰場上,書寫著新時代護理人的熱血篇章。
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擺渡人”
“急診搶救的每一秒,都是與死神談判的籌碼。”這是袁吉常掛在嘴邊的話。面對日均超過百人次的急診流量,她帶領團隊創新性建立"動態崗位責任制",通過大數據分析就診高峰規律,首創"彈性排班+模塊化協作"管理模式。她牽頭制定《急診護理標準化流程手冊》,將心肺復蘇、多發傷處置等急救操作精確到分鐘級響應標準。每月的"情景模擬訓練"中,她化身"魔鬼教官",用突發心梗、群體車禍等仿真案例錘煉團隊,科室多次在省市級各項比賽中榮獲佳績。
以三大中心為翼:鍛造“硬核”急救實力
近年來,隨著醫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三大急救體系的全面落地,袁吉帶領急診護理團隊以“提速、提質、提能”為目標,在實戰中淬煉出一套高效協同的急救護理模式,成為患者生命線上最堅實的后盾。在三大中心建設的推動下,急診護理團隊不僅實現了技術的飛躍,更打造出一支“技術精、反應快、有溫度”的標桿隊伍。
溫暖如春的"定心石"
在充斥著焦慮與疼痛的急診大廳,袁吉獨創"三米微笑"服務:三米外即用眼神傳遞關懷,一米內必附身傾聽。她會在搶救間隙為孤寡老人掖好被角,給驚惶的患兒變出"魔法貼紙"。當被問及如何保持耐心,她笑指胸前的黨徽:"急診科不僅要治病,更要醫心。"
永不停歇的“提燈人”
脫下護士服,她也是孩子的母親,手機卻24小時為科室待命。除夕夜的團圓飯常被急救電話打斷,兒子作文里寫"媽媽的擁抱有消毒水味道"。但當她看到昏迷病人因精心護理蘇醒后流下的熱淚,她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答案。
"我們守護的不僅是心跳和呼吸,更是無數家庭對生的希望。"袁吉總這樣對團隊說。從青澀護士到省級護理專委會委員,她將最美好的年華化作照亮生命通道的星光,在急診科的方寸之地,演繹著新時代護理工作者的熱血與柔情。當第114個國際護士節的晨曦灑向大地,這位永遠沖鋒在前的護士長,又將帶領她的"急救鐵軍"奔向新的生命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