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際,隆昌市人民醫院的700余名醫務人員,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用新時代醫者的敬業精神,鑄成抗擊疫情的銅墻鐵壁,用實際行動捍衛人民群眾的平安健康,他們個個都是抗疫戰線最可愛的人。
吳俊:隔離治療區的主心骨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在這個遠離市區、條件簡陋的隆昌市新冠肺炎義達傳染病區,他只能靠一部手機,不斷地接電話、打電話,了解疫情動態,聯系業務需要,安排收治隔離觀察病人等等。直到凌晨2:30,新病人曾某某入院安頓妥當后,他才疲憊地脫下白大褂。此時,東方天已發白。
在隔離病區工作的吳俊
他就是吳俊,隆昌市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原副院長。從1月31日入駐義達傳染病區——治療區已經整整11天了。他的同事心疼地說:吳院長在這里沒睡過一個好覺,沒吃過兩頓熱飯,對工作兢兢業業,對同事關心備至,他是我們治療區這個大家庭的主心骨。
年近花甲的吳俊,本來已從醫院領導崗位退居二線了,但面對疫情,他主動請纓,自愿到義達傳染病區——治療區擔當重任。他說:作為一個歷經了非典、禽流感和豬鏈球菌感染等疫情防治工作的老同志,對抗疫情,我有經驗。現在災難當前,正是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作為有30年黨齡的老黨員,就是應該挺身而出,為隆昌的平安盡我的綿薄之力。
義達傳染病區是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時,按照傳染病管理標準修建的隔離病區,2009年禽流感疫情防控中也曾發光發熱。但是此次新冠肺炎的疾病特點、防護要求與嚴重程度均與既往疫情不同,傳染病區設備結構等也要根據需要做較大的整改。新春之際,面對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院工作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個隔離治療病區整理后重新啟用,并在2月1日開始收治醫學觀察病人。
開展工作初期,后勤保障工作還不完善,院區內沒有電視,沒有WiFi 。在工作上,他對醫務人員嚴格要求,按照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1-7版標準,一次又一次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要求大家不能有半點馬虎。
為了不給周圍百姓造成恐慌,所有醫護人員在休息時間也不能走出治療區半步。在生活上,他對職工關懷備至,給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書,用以豐富難得的休息時間。工人送來盒飯時,他說一線人員更危險,更辛苦,總是讓醫務人員先吃,他替大家值守在工作崗位上。等大家吃完了,他才從工作中抽身出來,匆匆扒幾口冷冰冰的盒飯,或者泡一碗方便面。
這個病區收入院的患者都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在沒有確診新冠肺炎之前,潛伏著極大的傳染風險。為了被觀察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安全,大量紛繁復雜的工作需要爭分奪秒地完成,吳俊作為這個病區的負責人,迎面千頭萬緒,事事親力親為,毫不懈怠。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使命擔當”,以無言的身體力行證明“我是黨員我帶頭”。
姚國容:隔離治療區的堅守人
姚國容是內一病區呼吸感染科的一名有著經驗豐富的護理骨干,當疫情襲來之際,她積極向醫院提交了上一線治療患者的請戰書,首批來到隆昌市新冠肺炎義達傳染病區——治療區。
1月29日,她和12名同事進入病區時,一切都還十分雜亂,為了盡快步入正軌,收住病人,迅速進入隔離治療工作狀態,她與有限的工人一起,除雜草、搞衛生、消毒環境等。少有干繁重體力勞動的她,累得腰酸腿疼。
在隔離病區工作的姚國容
2月1日,第一批醫學隔離觀察治療的病人來了,姚國容就像一個戰士,立即精神抖擻,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勇敢地走進隔離治療區。剛開始,一個班定的是6個小時,加上準備和后續工作,至少要考慮8個小時禁食禁飲不上廁所。為了節約防護服和工作時間,她必須在進入隔離區上班前盡量減少進食少飲水,并且穿上紙尿褲。因為長時間佩戴口罩、護目鏡和手套,一個班下來,她的臉頰、鼻翼、耳朵等處都被壓出深深的印痕,雙手也被捂的腫脹脫皮。
隔離治療區內,患者都是一人一室,迄今為止,最多的時候收治有8個病人,其中還有一個一歲零八個月的患兒。在隔離區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的難度,比一般病房大很多。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著雙層手套和護目鏡,為病人監測血壓、體溫,遵照醫囑給病人送藥治療,采集病人血液、痰液標本,還要照顧病人的吃喝拉撒,以及隔離病區內的清潔打掃、消殺及隔離病房的調整等等。
面對個別患者的焦躁不安,她冒著極大的風險,耐心地去安撫病人情緒做心理疏導。十多天了,在這些高危、繁瑣隔離區護理日常工作,她不厭其煩地將每一項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條,從沒出現過任何錯失。
從1月29日到2月10日,姚國容在隔離病區已連續工作13天,院方安排了少量醫務人員來替換他們的工作,但她卻表示自己還能繼續堅持,并且為能夠奮戰一線感到驕傲和自豪。只是覺得愧對上高三女兒,正在高考前的關鍵時期,作為母親卻沒有陪伴女兒身邊。她相信女兒會理解的。
姚寧豐:隔離治療區的老朋友
37歲的姚寧豐是義達治療區的老朋友了。2009年年初,在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的疫情期間,義達治療區啟用,收住了疑似或醫學觀察病人,她在這里堅守了10多天,直到疫情解除。
姚寧豐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神經內科主治醫師,2005年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到隆昌市人民醫院工作后,先后到北京安貞醫院、成都華西醫院和重慶醫科大學進修學習,在隆昌市人民醫院的神經內科,已經是一個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了。
在隔離病區忙碌的姚寧豐(左一)醫生
當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際,她作為具有抗疫經驗的主治醫生,主動爭取到防治一線。2月7日終于如愿來到了義達治療區。這里的工作,對于她來說,并不陌生,但干起來還是要付出很大努力,克服諸多困難。
最基本的就是少喝水、少吃飯,盡量減少或避免在隔離病區內上廁所。進入隔離病區之前,要脫去厚厚的羽絨服,只留一件毛衣,再嚴格按照流程穿上嚴不透氣的防護服。姚寧豐感慨:只要一穿上防護服,戴上手套和護目鏡,心中就沒有了任何恐懼和擔心。那一刻,就感覺自己是一名戰士,信心百倍地走進隔離病區,再走進隔離病房,零距離地去接觸病人,仔細詢問病情,認真檢查體征,敏銳觀察病人。然后才到辦公室下醫囑,寫病歷。
就這樣,6個小時下來,貼身的內衣早已被汗水浸濕,衣服脫下來之后,皮膚多處都出現過敏性斑疹。還有就是護目鏡起霧,一般不到兩個小時,便起霧了,無論霧氣多重,都不能用手去擦一擦,不但感覺很難受,還給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
除了克服工作中的困難,還要克服很多生活上的困難。“吃飯沒有固定的時間。不是醫院的后勤保障跟不上,而是我們舍不得離開隔離病區。”姚寧豐說:工人按正常吃飯時間送來盒飯,按照規定,我們可以在病區內的休息室吃飯,但為了節約防護用具,我們寧愿餓著肚子,也要等到下班換洗之后才吃飯。
只要進入了隔離治療區,就不能外出了,就是休息,也只能在里面的休息區內。而且在短暫的休息期間,還要護送病人到市人民醫院復查。從1月31日到2月10日,義達治療區已經先后收入了8名患者,有5名已經排除新冠肺炎轉入醫院本部或出院。現在隔離病區內,只住著3名患者。姚寧豐希望所有的入住患者,都能盡早地從隔離病區出去,但愿疫情早日過去,但愿隔離病區再無一人。
姚寧豐的丈夫也是醫院的醫師,抗擊疫情以來,各個科室都抽調了人員支援湖北、內江和義達治療區,所以,丈夫所在的胃腸外科,也更加忙碌了,夜班也值得更勤了。2個年幼的兒子,都只能托付給老父老母照顧,只能在休息的時候和孩子視頻一下,二寶一看見到媽媽就哭,姚醫師也只能在手機上哄哄他兩句,她把對孩子的牽掛深深的埋在心底,把滿腔熱忱投入到防控工作之中。
從1月29日開始,先后已經有20余名醫務工作者來到這里,廖運秀、王運飛、鄭顯峰……,不用記住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只要知道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抗疫戰爭中的最美逆行者,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葉禮萍 羅學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