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地處遼闊高原,平均海拔3290米,患者異地就醫困難。2020年該縣實現全面脫貧,期間,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源源不斷地為阿壩縣人民醫院“輸血造血”。
為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2年5月,內江一醫院普外科(胃腸)小兒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孫鵬掛職阿壩縣人民醫院院長,帶領腎病內科、骨科、放射科、兒科、內鏡室五名業務骨干再次赴阿壩縣人民醫院開展“組團式”醫療幫扶工作。
幫扶工作中,建設血透室就是極為重要的一項任務,阿壩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在孫鵬的帶領下,“組團式”幫扶隊員、腎病內科主治醫師張力奮勇擔重任,全面主持血透室建設,全程參與血透室布局、儀器設備組裝調試、血透室功能區物資合理擺放、協助耗材藥品申購,以及血透機、水機、空氣、物表等的消毒和透析用水、透析液水質檢測等所有工作。
創建過程中,她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為血透室制定了血透室管理制度、血透室工作應急預案及工作流程等,并多次為醫護人員進行血液透析理論知識集中培訓,模擬相關操作,為血透室開科打下堅實的基礎。
“腎”命之花
張力奮醫生為透析患者做宣教
“以前,我做血液透析治療只能去外地,要坐幾百公里的車,現在,我們阿壩就可以做這個治療,真的很感謝你們,給我們帶來了不少便利,還幫我們節約了費用。”迎著暖和的三月,在各方成員的不懈努力下,市一醫院“組團式”幫扶項目——阿壩縣第一家血透室一次性通過專家驗收并成功開科運行,而這名來自阿壩縣安羌鎮的血透患者(尕則)就是項目建成后的受益者,他對當地血透室的建成贊不絕口。
指導關懷
副縣長胡啟桃、衛健局書記馬歡、孫鵬院長指導工作
曾多次蒞臨血透室指導工作的阿壩縣政府副縣長胡啟桃表示,“組團式”幫扶填補了阿壩縣血液透析技術的空白,切實緩解了當地百姓“就醫難”的問題,為當地患者帶來了福音,讓“腎”命之花常開。而阿壩縣第一家血透室的成功建立也是市一醫院“組團式”幫扶阿壩的標志性成果。
據悉,在將近一年的幫扶時間里,市一醫院“組團式”幫扶在阿壩高原結出了碩果。通過一系列的幫扶工作,幫扶隊將先進醫療技術及管理理念注入該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使縣醫院整體診療能力、人才隊伍建設水平、科室及醫院管理水平、學科建設水平、健康管理服務水平等各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孫鵬院長的領導下,“組團式”幫扶醫療隊已建立1個新科室,組織開展新業務 9項,完成門診及住院指導 6300余人次,完成教學查房及疑難病例討論74次,組織專題講座及業務培訓146次,開展手術80余例,同時帶領團隊多次進行大型義診,讓周邊老百姓亦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幫扶期間,骨科主治醫師王林代理外科科主任,共開展新技術、新業務4項(閉合復位空心螺釘內固定在股骨頸骨折中的應用、鎖骨鉤鋼板在治療肩鎖關節脫位中的應用、鎖骨鉤鋼板在治療鎖骨肩峰端骨折中的應用、VSD負壓封閉引流術在軟組織創面愈合中的應用),填補了該院技術空白。此外,他帶領骨科成功申請阿壩州重點學科,這標志著該院學科建設和科研平臺建設工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放射科主治醫師葉敏任職放射科主任后,從科室管理到制度建立、流程規范、獎金分配等各方面進行了改革,嚴把質量關,所有報告親自審核,實現了報告零漏診、零誤診,顯著提高了報告質量,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更好的指導。在此期間,葉敏書寫并審核DR 7151人次、MRI 583人次,質控CT 5899人次,阿壩縣人民醫院放射科總體收入提高50%。
兒科主治醫師羅奎不僅幫助阿壩縣人民醫院兒科建立門診輸液室,最大限度緩解新冠肺炎及甲流爆發流行期間住院部的壓力,還不斷建立和完善新生兒危重癥救治中心相關制度,加強新生兒疾病及技能知識培訓。開展了新生兒成分輸血及無創呼吸機使用中鼻黏膜壓傷防治兩項新技術,指導開展科室新業務,積極處理兒科遇到的危重癥疾病,提高該院兒科危重癥疾病救治水平。
內鏡室主管護師鐘宇瓊全力輔助該院胃鏡室和外科醫師,順利完成了首例全麻內鏡下兒童食管異物取出術、首例(CSP)經腸鏡冷圈套器息肉切除術,這兩項新技術的開展,推動了阿壩縣人民醫院的內鏡診療技術的提升。
此外,鐘宇瓊還對內窺鏡的清洗、消毒、維護及保養工作、消化內鏡相關檢查及治療護理配合工作等方面進行了培訓,彌補了阿壩縣人民醫院長期缺乏內鏡護士的困擾。
面對阿壩縣目前的醫療現狀,市一醫院“組團式”醫療幫扶隊將繼續加大幫扶力度,統籌資源,提高阿壩縣人民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讓當地同胞在家門口就可以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雷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