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發病急、致死率高、最佳救治窗口期短,并且容易合并呼吸、循環衰竭,死亡率可達30%以上。資中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自2020年6月成立以來,牢記“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將患者生命安全置于首位,秉持先救治后收費的原則,同時間賽跑,至今已挽救了200多名高危胸痛患者的生命。
“國家胸痛中心建設要求,患者在進入醫院大門到完成血管開通的時間不超過90分鐘。醫院胸痛中心一直致力于縮短這一時間,更加高效地守護病人的生命安全。”胸痛中心業務總監、心血管內科主任鄧慶才如是說。
4月2日,患者唐某在家中突發胸痛,被緊急送至當地衛生院就醫,衛生院迅速把患者的心電圖等病情相關信息上傳到資中縣胸痛中心群里。醫院專家經過會診,考慮患者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于是,衛生院撥打縣醫院急診電話,縣醫院醫護人員確認完畢患者病情,緊急啟動導管室并集合導管人員待命。
21:18,患者被運送到縣醫院。按照胸痛中心的“雙繞”流程,在繞開了急診科及心內科病房后,將患者直接送入導管室開始治療。經過醫護人員的一番緊張忙碌的施救,21:41,為患者成功開通了阻塞的冠狀動脈血管,手術順利完成。此次搶救僅耗時23分鐘,大大地縮短了救治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幾率。15天后,唐某痊愈出院。
然而,在醫護人員與死神賽跑的過程中,不是每次都那么順利,有時阻力竟來自患者自己。
4月18日,患者羅某因頭暈來到醫院急診科接受治療。醫護人員詢問病情后發現患者以前有過胸痛癥狀,打算給患者做心電圖檢查。患者認為自己是頭暈不是心臟有病,醫生這樣做是為了多收費,拒絕接受心電圖檢查。醫生百般勸說無用,只好先將患者收進神經內科治療。神經內科給患者做了心電圖等相關檢查后,考慮患者為急性心肌梗死。但此時最佳救治時間已過,后續患者引發心衰,影響了救治效果,至今仍未出院。
鄧慶才在談及這兩個病例時說:“兩人都是急性胸痛患者,治療結果卻大不相同。有的患者對醫院和醫生有成見,或者用自己的認知來對抗醫生的專業,錯過了黃金救治時機,令人惋惜。當生命出現危險時,醫護人員的救治固然非常重要,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也同樣重要!”(阮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