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發出了第一份精神影像病例報告,標志著國際領先的精神影像可視化技術在內江地區率先實現臨床化本土應用。
“精神影像學”概念的提出、研究及其臨床應用轉化
“精神影像學”概念的提出、研究及其臨床應用轉化是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磁共振研究中心團隊組織實施及完成的。
該團隊在精神影像學研究領域,通過高分辨3D等體素結構成像以及各種腦功能成像如BOLD、DTI等高端成像技術,對精神障礙性疾病如抑郁、焦慮、雙相情感障礙、重度失眠、精神分裂癥等發生發展的腦神經機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精準測量腦皮質體積細微的變化來可視化顯示不同精神疾病的異常腦區,為臨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經顱磁治療的靶點選擇及療效評估提供一種可靠的醫療手段。
這是一項融合了高端3.0TMR系統+精神影像人工智能系統+醫療團隊共同執行分析完成的國際領先項目。
精神影像人工智能系統
內江市二醫院擁有功能強大的3.0T磁共振、內江市精神衛生中心所在地、神經內科是省級重點專科等多學科合作優勢。日前,在華西醫院精神影像專家的精準指導下,精神影像人工智能系統已安裝調試完備,于今年5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
市二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蔡春仙介紹,這個項目醫院會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進行深層次合作,包括臨床和科研,在推進過程中,會進一步整合精神衛生中心、神經內科、醫學影像科等優質資源為更多疾病患者服務。
醫生為患者進行經顱磁治療
精神障礙性疾病,即所謂的“非器質性腦病”,給很多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它們大多發病機制不明,診斷缺乏客觀標準,治療結果難以監測,在臨床醫學研究中是一大難點及痛點。
目前,市二醫院采用GE超高端3.0T磁共振成像系統,并引進精神影像人工智能后處理系統,由全院精神影像醫學專家、精神病學專家、神經病學專家共同執行分析。
相較于以往常規MR影像陰性的顯示結果,該技術可將精神障礙性疾病所導致的病損腦區實現影像可視化展示,發現精神疾病和腦結構遭到損傷區之間的關系,從而讓精神障礙性疾病的診斷更加客觀而明確。
據市二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科主任官長富介紹,精神影像可視化技術的應用,對于精神障礙性疾病的診療有著積極作用,就目前來看,特別適用于經顱磁刺激治療,通過患者的精神影像報告可以給醫生提供在經顱磁治療時的靶點,能更加精準定位,從而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