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意見》指出,支持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加快發展,人才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工作高度重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積極促進各類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干事創業,取得明顯成效。
當前,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匱乏問題仍很突出,難以適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吸引流動和激勵保障機制,鼓勵引導更多優秀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貢獻才智、建功立業。
基層是整個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與群眾聯系最緊密,也是各種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對人才特別是優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無論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還是其他各項“硬任務”的完成,都需要大量優秀的基層黨員干部去落實。優秀人才下基層是為了給基層治理充實新鮮血液,形成鯰魚效應。特別是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基層面臨的情況、需要處理的工作、需要協調的利益、需要化解的矛盾良多,其復雜程度已經遠非二三十年前所能比擬。如今的基層治理工作,需要大批熟悉基層、扎根基層、任勞任怨的“土干部”,也同樣需要引進高素質、復合型、專業化的“狀元秀才”。從這個意義上看,高學歷人才投身基層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鼓勵年輕干部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煉成長,就是要讓年輕干部到基層、到一線、到人民群眾當中去,親身感受群眾需求與疾苦。年輕干部培養選拔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充分看到,年輕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大多具有較高的文化科學技術知識水平。“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對待年輕干部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非議。年輕干部工作有熱情、有朝氣,思維比較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開拓精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的顯著優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將人才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要大力提拔使用優秀年輕干部,確保真正優秀的年輕干部充分顯出來、及早用起來,讓卓越的年輕干部盡快多起來,形成年輕人才像雨后春筍般涌現、青年人才持續健康成長的體制環境和重視年輕人才、重用年輕人才、重賞年輕人才、重錘年輕人才的文化環境。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優秀人才下沉基層,是鄉村發展和年輕干部進步的共同需要。基層需要人才來建設,人才需要在基層識民情懂民生。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基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一系列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務需要優秀人才發揮才干,主動作為。不論是實施科技興農戰略,還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都需要具備新知識、新思想的優秀人才來發揮引領作用。基層是個大熔爐,廣大優秀人才不妨多到艱苦崗位和基層一線接地氣、經風雨、見世面,既可以提升能力,又能夠開闊眼界,為人生的進一步發展夯實根基。
要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待年輕干部破格提拔,要看主流、看長遠、看本質,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支持,絕不能以偏概全、一葉障目,更不能盲目放大、全盤否定。畢竟,培養選拔年輕干部是關系到黨的事業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戰略抉擇。經過幾代共產黨人的不懈努力,培養和選拔了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因此,要從干部成長規律分析,遵循年輕干部成長規律,讓他們更好地施展才華、擔當重任。(江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