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基層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石,是提升社會治理有效性的基礎,巧用“加減乘除”法破解難題,服務群眾,激發治理新動能,夯實基層基礎根基。
夯實隊伍建設,在服務群眾力量上做“加”法。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網格是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科學劃分網格,組建“網格長+網格員”的網格員隊伍,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體系,實現“基層治理一張網,一網‘兜’起大小事”的新模式。積極引導在職黨員干部“雙報到”下沉網格,民警、法律顧問、人民調解員等司法力量進駐網格,志愿者、社會組織等輔助力量深入網格,凝聚工作合力,做到問題發現在一線、處置在一線、解決在一線,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切實增強基層服務群眾力量。
豐富溝通渠道,在服務群眾距離上做“減”法。聯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線上”通過便民服務熱線和微信服務群等新媒體溝通手段,及時了解群眾訴求,以點帶面,主動聯系群眾,收集并解決老百姓最關切、最直接、最現實的困難和問題,將基層治理“觸角”直抵一線。“線下”利用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優勢,不定期入戶走訪,認真摸排居民間的矛盾糾紛、安全隱患,對居民提出的問題耐心答復,及時收集社情民意,分類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做到群眾有需求、網格有響應,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推進共建聯動,在服務群眾方式上做“乘”法。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推動各部門職能下放、資源下沉、共辦活動、共解難題,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的主動性、積極性,形成相互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體系。深化居民自治,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拓展議事協調新形式,營造多方參與、共商共建、互利共贏的議事協商氛圍,著力從德治化、法治化、自治化延展基層治理維度,發揮基層治理的“乘數”倍增效應,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
注重糾紛調處,在解決群眾難題上做“除”法。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全面起底排查、梳理各類社會矛盾和不穩定因素,準確摸清掌握底數,確保矛盾糾紛早預測、早發現、早分析,有效控制矛盾糾紛的發展和擴大,切實將苗頭性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定期對調處成功的矛盾糾紛進行跟蹤回訪,對回訪中了解到的新糾紛隱患做好記錄、建立臺賬、及時反饋,有效預防矛盾糾紛再次發生,以實際行動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舒杰)